本帖最后由 段公子 于 2025-9-9 19:44 编辑
“想把套餐降到最低档,怎么突然冒出个新合约日期?”济南市民张女士说, 前几天, 她收到运营商短信, 告知2025年9月1日合约到期, 本有换号意向的她, 打算先转成8元最低档过渡。官方客服起初同意办理, 可没多久另一官方客服回电称, 她的号码绑定30G流量优惠协议, 要到2026年9月1日才到期, 拒绝降档。
“30G流量优惠明明2025年8月31日到期, 从没见过2026年的合约。”张女士当场质疑, 客服却含糊其辞, 称现在不能办理。“去年就这么说, 一个月后又说续了一年, 被骗了。”张女士想起去年被迫续约的经历, 挂断了电话。意外的是,没多久运营商短信提醒最低资费套餐已办好, 而那位客服仍不断发信息称,办理8元套餐需申请等待。
其实,手机套餐“降档难”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不少用户在尝试降低月费时频频遇阻。社交平台和黑猫投诉上,类似的投诉与吐槽早已扎堆。
为何低价套餐难办理? 一位通信行业人士直言, 部分运营商存在“能推高绝不推低”的隐形规则。基层客服或客户经理推销高价套餐有业绩提成, 办理低价套餐则无收益, 甚至影响考核。张女士遇到的“虚构合约”, 客服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或用户记忆模糊暂时阻挠, 赌用户“嫌麻烦”而放弃。
专业律师表示, 运营商以各种理由拒绝用户降低套餐档位的行为已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信条例等规定, 构成违约。消费者依法享有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部分手机套餐虽设有合约期, 但运营商需履行充分告知义务。若运营商用小字标注、藏于合同末尾等方式规避告知义务, 此类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律师建议, 若遇到套餐降档受阻, 消费者可保留沟通记录作为证据, 先向运营商客服或内部投诉部门反映;沟通无果, 可向12315消费者协会或工信部12300申诉平台投诉;若涉及欺诈、重大利益损失等情况, 还可通过法律诉讼维权。
来源:齐鲁晚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