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雨尘
日前,在绍兴诸暨市,95后幼儿园老师傅金萍带着“80后”学生拍摄毕业照,满头白发的爷爷奶奶穿着学士服围着她,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
这是28岁傅金萍开设“80后大大班”的第6年。
初衷是回报社会
2018年,大学毕业后的傅金萍成为诸暨浣东街道的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曾因国家的资助改变了命运,一直想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自那时起,她就成为一名志愿者。
服务过程中,傅金萍注意到了农村留守老人。老人让她想起自己的奶奶。奶奶文化程度不高,生前社交活动也很少。“我想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帮助,让他们的晚年少些遗憾。”
10人小班到60人大课
“幼儿园大班学生的年龄是6周岁,爷爷奶奶们是‘老小孩’,就叫‘大大班’。”姚江镇福康养老院院长陈华夫很支持,于是这家养老院成了“80后大大班”的大本营。
2019年,“80后大大班”正式开课。首批学生10人,课程内容是适合老人的瑜伽操和涂色简笔画。到今年,“80后大大班”课程包括手工、书法、创意美术、律动操、插花等,学生人数也从10人扩展到30人以上,多的时候甚至有60人。
“课程形式也有变化,现在有15天暑期夏令营和进村上课两种形式。”傅金萍说,6年间,已经有1500人次在“80后大大班”收获了快乐。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6年时间,从踽踽独行到有了20多位伙伴,傅金萍很感动。2020年,丈夫陈旭康成为她第一个“战友”。后来,同事、朋友纷纷加入。
他们组建了微信群,傅金萍会提前将下一次上课的时间和内容发在群里,有空的成员就自主报名。根据不同成员的个性和特长,傅金萍会为他们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我会准备上课的物料,‘老师们’安心备课就好了。”
傅金萍说,期待有更多志愿者的加入,打造一个更为专业的团队,他们可以将“80后大大班”开设到更多农村,辐射到更多老人,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享。
来源:浙江老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