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振忠 图/ 网络下载
小区里的垃圾桶前, 每天都有许多人流连望探。 他们或手拎着一个口袋, 或骑着一个三轮车, 用手或用爪扒在垃圾桶里扒拉翻找着可以卖点钱的物件。 我看到, 不仅小区里如此, 大街小巷市区几乎所有的垃圾桶前都有人围着探着捡着, 可见捡垃圾已经是个很普及的活。
捡垃圾俗称“捡破烂”, 是一个伴随改革开放而兴盛的职业。 改革开放初期, 许多农村人来到城市, 面临着“少资金缺技术”的谋生之困。 有聪明人看到垃圾堆里的纸壳子可以卖钱, 就干起了捡破烂的营生。 没有想到这是一座宝库, 很多人据此发了财。
据说, 乌鲁木齐火车南站后面的“盲流村”里有一外地来的汉子, 靠捡纸壳子4年买了一辆大卡车。 我知道的是乌鲁木齐铁路局8街商业步行街有一家河南人, 就是靠卖破烂“发的家”, 现在他们早就不捡破烂了, 成了两个商店的主人, 一个买杂货, 一个卖瓜果蔬菜, 据说在乌鲁木齐买了2套房产。
但是, 再富的矿也搁不住越来越多的人来挖, 现在的垃圾桶(堆)里已经很难捡到大片的纸壳了, 能捡到的无非是一些零碎: 矿泉水瓶、小纸盒子而已。 垃圾桶里又脏又臭, 在中国人眼里, 老和垃圾打交道也是个不体面的营生, 但为何还有这多的人捡垃圾呢?
走近他们会发现, 老年人居多, 也有年轻的, 不多。 问他们为何捡垃圾, 回答的很一致, “因为家庭经济困难, 捡破烂卖点钱贴补家用。” 他们多是没有城市、企事业社保的老人, 年轻的多是有残疾。 虽然有政府的救助, 但毕竟不是大数。 捡破烂换到的块儿八毛钱在他们的生活里有着沉甸甸的意义。
但是, 我也看到有些老人家里的经济收入并不很差, 有的有社保, 有的有儿女资助, 凭这些收入和资助他们的日子应该是比较丰裕的, 但他们仍在捡。 在铁路家属院里住, 我见过有退休老人每天到处捡破烂, 屋子里堆满了捡来的东西。
更有甚者, 一个开着漂亮的日本尼桑车的老人, 每天也在捡破烂。 每天围着垃圾桶转, 有的还探身垃圾桶里翻找, 他们的健康很让人担心不已。 小区里一个熟识的常年穿着一套脏兮兮衣服捡破烂的老太太, 最近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见了, 问别人得知她脑梗去世了。 不知她的去世是否与捡破烂有关?
捡破烂群体的存在, 说明我们国家还不富裕, 还有人每天围着肮脏的垃圾营生。 我想, 啥时候没有人愿意捡破烂了, 那就说明我们国家真正富强了, 人民真正富裕了!
篇后注: 本文不是诗。 之所以采用诗的句式, 是为了适应手机阅读, 让读者眼睛不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