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了全市首张具身智能机器人食品经营许可证,标志着智能机器人正式获准进入餐饮市场,餐饮行业AI应用进程加速。“AI厨师”进军厨房,对传统餐饮从业人员将带来哪些影响?
“AI厨师”掌勺的餐厅越来越多
随着人工智能与餐饮业的深度融合,“AI厨师”掌勺的餐厅越来越多。最近,在北京市海淀区工作的程序员小汪已经不再点外卖,而是在公司附近的“AI厨师”餐厅就餐。“其实,‘AI厨师’炒出的菜肴色泽鲜艳,口感也不错,出餐快捷、方便,性价比还可以,很适合像我这样的上班族。”小汪说。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餐饮业市场规模达到52890亿元,同比增长20.4%。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智能餐厅的市场占比还比较低,未来市场空间有望突破万亿元。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餐厅走向智能化、自动化是大势所趋,尤其在养老院、学校食堂等用餐人数多、成本较低的使用场景中,AI炒菜机器人有极高的适配性,颇具应用潜力。
减轻厨师压力
北京市朝阳区一家使用“AI厨师”的餐厅经理告诉记者,炒菜机器人的出现回应了市场需求。“餐饮行业的工作很辛苦,现在面临用工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厨师岗位。用餐高峰期需要出餐迅速,有了‘AI厨师’,也能减轻真人厨师的压力。”
有不少人对“AI厨师”抱有疑虑。“机器人无法像真人厨师那样根据食材的新鲜度和个人口味烧菜,也无法根据我们顾客的反馈即时进行调整。”北京市民赵冰表示。此外,一些消费者还认为,“AI厨师”缺乏对烹饪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无法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菜肴。
北京市昌平区一家餐厅的老板认为,虽然买机器人成本比雇佣厨师划算,但是厨师能处理很多突发问题,这些是炒菜机器人目前还不能做到的。此外,机器人损耗、故障、维修维护等相关问题也需进一步明确解决方案。
传统厨师如何应对
炒菜机器人能取代厨师吗?在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会员代表郑光和看来,AI炒菜机器人暂时还不能取代厨师,特别是技艺精湛的大厨。
在北京市海淀区工作的淮扬菜厨师韩健告诉记者,机器人可以将厨师们从一些粗加工或者大众化菜品制作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烹饪效率,但制作更高级的菜品或者研发新菜品都需要真人厨师的参与。“这也鞭策我们提高厨艺,增强自身的本领。”韩健说。
在某智能餐厅的经理于钦玮看来,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对厨师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菜品研发、餐饮管理等方面需要更多人才,真人厨师在烹饪创意和灵活性方面有着AI机器人无法取代的优势。“AI厨师”更适合应对那些高频率、标准化的菜品制作需求,帮助餐厅团队减少工作量。“‘人机’是一种协作关系,而不是一方排斥、取代另一方的关系,AI工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帮助厨师在职业发展中找到更广阔的天地。”于钦玮说。
来源:工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