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2213|回复: 0

“情绪消费”想买就买? 并非灵丹妙药,注意适度使用

[复制链接]

“情绪消费”想买就买? 并非灵丹妙药,注意适度使用

发表于 2024-12-23 18:45:56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2213 0 查看全部




为缓解精神内耗,近年来,发展出许多新奇解压方式:捏捏乐、木鱼……除了解压神器,“情绪消费”也愈演愈烈。


有人选择在网上匿名的“情感树洞”倾诉烦恼,在一个自己觉得安全的空间释放情感。还有人网上下单“叫醒哄睡”服务,让孤独的夜晚不再漫长,在冷寂清晨唤醒活力。


从心理学角度,可以把这种形式的服务称为“情绪买卖”,通过购买某种情感或情绪服务来获得心理满足。


在社交媒体盛行的今天,看似人们联系频繁,实际上很多人都感到更加孤独。面对这种孤独感和焦虑感,“情绪买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案。通过这种交易,人们可以获得即时的情感支持,而不必面对传统社交中可能出现的评判或期待。


“情绪买卖”的兴起与现代生活中情感表达的变化也密切相关。过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往往建立在面对面的互动中,而现在,数字化的社交方式使得情感表达变得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情绪买卖”成为一种新的情感需求满足方式,让人们在繁忙和压力之余,找到短暂的心灵慰藉。


但要提醒的是,“情绪买卖”并非万能的灵丹妙药。这些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带来心理上的舒适和支持,但过于频繁可能导致个体更深层次的孤独感和情感缺失。长此以往,个体可能会形成对这种情感交易的依赖,而忽视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因此,适度使用、科学看待“情绪买卖”很重要。真正的情感连接还是应该来自于生活中的真实体验,而非虚拟交易。


据健康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