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2229|回复: 0

因“放任式”尊重 婆媳都喊委屈。 医生:警惕家庭中两种“伪尊重”

[复制链接]

因“放任式”尊重 婆媳都喊委屈。 医生:警惕家庭中两种“伪尊重”

发表于 2024-12-17 23:40:52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2229 0 查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小茶 于 2024-12-17 23:54 编辑






       此前,浙江老年报报道了一位妈妈在与女儿相处过程中过于“专制”,导致母女关系不佳、心态崩塌的事例。近日,看了报道的李阿姨来电诉苦:“我跟孙子相处得很好,什么事都尊重他的意愿,但是儿子和媳妇却说我太宠孩子,把孩子带偏了。到底怎么做才是对的?”

  随后,记者也向李阿姨的媳妇徐女士了解了具体情况。徐女士说,他发现3岁的儿子现在习惯很不好,总是一边吃饭一边刷手机,说两句就开始大声哭闹,俨然“熊孩子”。她认为,这与婆婆的过度纵容不无关系。而且,徐女士表示,大女儿之前放弃学习数年的舞蹈,也是因为婆婆的“支持”。舞蹈练习确实辛苦,大女儿在家抱怨了几句,婆婆就站出来教育他们,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拔苗助

长。


  虽然很感谢婆婆的付出,但教育理念上的差异,让徐女士苦不堪言。现在一说到类似问题,家里氛围就很压抑,双方都觉得委屈。


  杭州市上城区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朱华平常年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他表示,有两种看似尊重的做法,其实不可取。


  一种就是李阿姨采取的“放任式”尊重。这种尊重看似把孩子的意愿放在第一位,却忽略了设定规矩。尊重不等于宽容,允许犯错不等于没惩罚。把溺爱当尊重,甚至孩子犯了错,总以“他还小”为由袒护,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做错事也有家长顶着。


  另一种“敷衍式”尊重也在不少家庭中存在。比如孩子兴奋地向家长诉说学校里发生的趣事或自己取得的好成绩,家长一边做着自己的事,一边敷衍回复“挺好的”“哦”“知道了”。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家人不重视、不爱他,感受不到安全感,渐渐变得压抑、自卑。


  对此,朱华平表示,双方必须要形成一个共识——父母是孩子成长和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祖辈要放平心态,日常“打好配合”,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动摇父母的“权威”。父母也不能将养育孩子的任务完全“扔”给老人,当孩子倾诉时,要注视着对方,听懂孩子说什么、表达什么。


  (记者 林乐雨)


       来源:浙江老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