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AI)与机器人技术的结合正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一浪潮之下,“机器人协助养老”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科幻故事。上海日前正式发布《上海市推进养老科技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让“AI+机器人”养老模式备受期待。
该方案中可以看到多个与机器人相关的关键词,如“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老年人提供辅助,更能在康复训练、情感陪伴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将极大缓解养老护理人员短缺问题,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率。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成为老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光华一号”为例,这款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大放异彩的养老机器人,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能力。它不仅能够搀扶老人行走,还能读懂人的表情并作出情感回应。这样的机器人,无疑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更多色彩和温度。
当然,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应用并非一蹴而就。推动机器人更好地赋能养老,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例如,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激励科研人员和企业不断创新;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共担成本,通过补贴、优惠政策等方式,降低机器人使用门槛,让更多养老机构和老年人能够受益。在社会认知方面,也要加强宣传和引导,让大家认识到机器人作为辅助工具,在提供更优质养老服务上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
来源: 经济日报 (7.24 李治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