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扫兴的父母?
带父母去吃饭,他们嫌弃餐厅又贵又难吃;带父母去旅游,他们全程都在抱怨没啥好看的;拿了工资发了奖金想跟父母庆祝一下,他们说才挣多少钱就好意思庆祝……
光看文字,都有种扑面而来的窒息感。
现实生活中,爱扫兴的父母,已经成为很多子女心中难以释怀的痛。
最近,网络上有一个很火的话题:拥有不扫兴的父母是什么体验?
这个话题的来源是一位女生分享的自己和父母日常相处的视频,视频的配文是:不扫兴的爸妈真的太酷啦。
——有多酷呢?
女孩晚上嘴馋了,妈妈会开心地陪她去一起买冰棍;她心血来潮画了个奇奇怪怪的妆容,爸爸看后不会说教,而是宠溺一笑。
女孩家庭条件很一般,但每次买东西回家,都不会被指责是乱花钱;她化妆化一个小时,不会被父母抱怨臭美、磨蹭;无论吃大餐还是便宜小吃,一家三口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女孩想做的事,她的爸妈永远不会扫兴,总是第一时间表示支持……
很快这条视频火了,点赞量高达300多万,留言也已超过32万条。
女孩一家轻松又温馨的相处模式,让很多人看完后羡慕又难过。点开评论区,网友们的留言更是让人心酸:
“这里面的每一幕换作我爸妈,我都会挨骂。”
“我有扫兴的父母,如今我好像也变成了一个扫兴的人。”
“想起曾经买过一件吊带,开心穿给妈妈看,她却骂我乱花钱还不知检点……”
“我像个小偷在偷窥我没有的东西。”
明明都是一些再普通不过的小事,但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奢侈的幸福。
在中国式家庭中,父母的不扫兴,是稀缺品。
今年的母亲节,有个新闻登上了热搜。
一位男孩用自己攒的零花钱买了一大袋花送给自己的妈妈,结果却被妈妈指责这些花一点都不实用,还强烈让他把花退回去。
事后,男孩感到很委屈,一边看书一边忍不住落泪。
这位妈妈不理解为什么孩子会那么委屈,同样她也没意识到,自己的泼冷水行为是在浇灭一颗充满热情的心。
很多人说在小男孩的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每当自己感到开心,或对某件事很有热情的时候,父母总是会冷不丁地泼一盆冷水,让人兴致全无、心情烦躁,甚至情绪失控。
想跟父母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喜悦时,他们也常常不领情,还会进行否定、打压,输出一些负面能量。仿佛让孩子伤心、受打击、有负罪感,他们就会感到快乐似的。
久而久之,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悲观,和父母的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陌生。
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有些父母总喜欢扫兴呢?
一方面,父母无法把孩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没办法“蹲下来”感受孩子的情绪。
认同孩子的成长,肯定孩子的收获,就意味着他们变弱了,作为父母的“权威”就受到了挑战。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就是爱扫兴,习惯对孩子进行否定和打击。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快乐的情绪太过陌生。
父母或老一辈接受的教育是以吃苦为荣,遇事总会先想到最坏的一面。他们没有体会过快乐,也没有人在意他们是否快乐。
用当下比较流行的一个形容就是,自己一直在淋雨,所以不知道如何为孩子打伞。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会决定他的一生。”
不要做扫兴的父母,偶尔的一次零食不会吃坏身体,偶尔的一束鲜花算不上浪费,偶尔的庆祝也不是长期的奢靡。
当孩子释放爱意时,父母开心接受就好,即使孩子有什么不对,也应该是讲道理,而不是说教式、打击式的。
当然,体谅是互相的。作为子女,也应该多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包容他们。
既然父母淋了一辈子的雨,子女不妨就做那个为他们撑伞的人吧。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来源: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