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其重
小时候,我上的是私塾,全校就一位老师,一间教室,几十名学生不分年龄,同坐一堂。课程设置单一,只有一门语文课;毛笔字是选修课,则由学生自定。为鼓励学生多学习,学校还有一项规定:学生随时都可以向老师申请默背课文,每天次数不限,只要能顺利背完,就可得到上新课的奖励。
那时,我与奶奶有个约定,每天清晨,若她先起床就得叫醒我,不然我会哭闹,她要受罚,因为我要背书,一心想尽快念到新课文。因此,每天天蒙蒙亮,我就在朗读课文了。这样一来,每个学期,我都要比同龄人书读得多,背得多,奶奶也以此为荣,全家人怡然开心。
这一早起的习惯,也一直延续至今,没有改变,而且由此带来的益处确实多多。现在,我虽已92岁了,每天早晨仍然5点左右起床,晚上9时前上床休息,常年如此。有时晚上偶尔睡不着,就默背学过的诗文,说来也巧,一会儿就能安然入睡。
今年3月初,偶尔在书柜里翻出一本《千家诗》,儿时读背课文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我忽然有个想法:把它背下来!因而,每天都抽空翻阅,尤其是利用清晨和乘坐公交车时的空闲,轻吟默诵,效果不错。现在几个月过去,整本《千家诗》,我能全背诵了!好处是:一能锻炼大脑,防止记忆力衰退,二是诗中的好词好句好故事,持续丰富我的人生,三是耄耋之年重温儿时的学习方式,别有一番风味。
为了巩固成果,我把共有223首诗的一本《千家诗》中的每首诗的第一个字摘出来,排列成行,打印后放在身边,以便抽见任何一个字后,对这个字的整首诗进行背诵,如忘了,就补读。我打算继续按自己的方式读背更多的诗文,以充实自己,为日常谨写文章,积累资本。总之,有事干,干自己喜欢的事,不觉累,也有成就感,心情舒畅;并能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老有所乐,老有所得。
来源:浙江老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