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81|回复: 0

关于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猜想

[复制链接]

关于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猜想

发表于 2025-7-21 19:18:08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先有诗,还是先有小说,又或者是诗、小说齐头并进?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引无数读者竞折腰。从鸿儒到白丁,大家不仅阅读,而且研究,渐渐形成一门显学,好的读书心得结集出版,成为煌煌学术著作。更有人专门研究《红楼梦》里的诗词,久而久之,“红诗”又从“红学”析出,成为显学中的显学。

24.jpg

但无论红学怎样地显贵,大家议论起来,都不免有些遗憾,说这部伟大的小说,实在有违小说之道,里面的400多个人物,从食物链顶端的贾母,到打水扫地伺候人的丫鬟,一说话都是一个腔调,十来岁的贾宝玉,和七老八十的贾母,说起话来全都扯根牵蔓的。

还觉得,曹雪芹说故事的能力一般般,没有跌宕起伏不说,人物性格也不鲜明。几乎每一个人物,无论穷通贵贱,男女老少,都是一个性格,就是红楼性格。十岁小儿,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的老人,全都一个个老气横秋,老于世故,既看不出童子的天真幼稚,也看不出耄耋老人的沉沉暮气。哪怕是厨房里的烧火丫头,说起话来也像个见过大世面的公子小姐。

54.jpg

但是,《红楼梦》里的无数好诗,还有曹雪芹一肚子稀奇古怪的知识,真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让无数读者拍案叫绝。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是不是曹雪芹痴情于诗歌,平时写就太多的诗词歌赋,且在肩不挑手不提的闲散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各种知识,这两种丰富曹雪芹精神生活的现实存在,让曹雪芹又喜又愁。喜的是精神世界极度富足,愁的是如何传承下去。

据红学家们考证,作为一个读书人,曹雪芹极其成功。但作为一个社会人,曹雪芹的谋生能力明显不足,生活虽然不至于捉襟见肘,但缺钱应是生活的常态,偏偏这些诗词和知识,除了自娱自乐之外,既不能换成银钱,又不能显扬官场,成了食之无肉但弃之实的鸡肋。

23.jpg

我猜想,某日一个长长的午睡后醒来,曹雪芹伸罢懒腰,打罢哈欠,然后灵光一闪:何不编个故事,把这些诗词和知识融进去,借着小说的魅力,让这些诗词和知识流传人间?说干就干,并不太长的时间里,操作文字极度娴熟的曹雪芹,就把原已写就的无数诗词歌赋,编进了一部反映四大家族兴衰存亡的长篇小说,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诱饵,吊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成就了震古烁今的《红楼梦》。至于他说自己为写这部小说“批阅十载”,极尽艰辛云云,不过是障人耳目的把戏罢了。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觉得《红楼梦》的故事一般,语言平淡,但诗词却异常奇绝,知识极其丰富的缘故。
所以我说,我们不妨认为,曹雪芹不是个小说家,而是个诗人、博物学家。

图片:源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