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皆需自力更生,勿给他人添麻烦。”近日,在心理科诊室里,63岁的周阿姨用这样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处世哲学。
在亲朋好友的眼中,周阿姨独立、干练,仿佛没有她解决不了的难题。即便遭遇困境,周阿姨也鲜少主动寻求帮助。她坦言,这种凡事靠己的习惯,实则源于对“人情债”的恐惧。每当想要开口求助时,她总会担忧自己是否会占用他人的宝贵时间与精力;若因自己的请求给对方带来困扰,她更是会心生不安,总盼着能尽快“偿还”这份人情。朋友们常笑她太过客气,但周阿姨却坚信,对他人的不打扰才是正确的处世之道。
“不愿欠人情”这一心理现象颇为普遍。有些人甚至将他人的帮助视为负担,一旦受到丝毫“恩惠”,便时刻铭记于心,力求“等价回报”。杭州市上城区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科主任朱华平指出,这种心理既体现了独立自主的精神,也透露出对“人情债”负担的深深忧虑。
朱华平进一步分析,不愿欠人情的人往往拥有强烈的自尊与清晰的边界意识。他们享受独自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有的人甚至将向他人求助视为示弱的表现。他们担心自己的请求会给对方带来麻烦,更担心未来无法以合适的方式或足够的价值回报对方。这种不确定性往往会引发内心的焦虑。
然而,朱华平也提醒,独立自主虽值得推崇,但因“不愿欠人情”而过度抗拒帮助或人情,却也可能对人际关系造成损害。我们应该在力所能及之时保持独立,而在遭遇困难时,则应坦然接受那些必要且真诚的帮助。无需急于回报,而是在对方需要时给予全力支持。真正深厚的关系,往往是在相互亏欠与扶持的平衡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记者 林乐雨)
来源:浙江老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