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1045|回复: 0

一句“转折点”差点掏空钱袋子。 六旬大伯亲历诈骗惊魂记

[复制链接]

一句“转折点”差点掏空钱袋子。 六旬大伯亲历诈骗惊魂记

发表于 2025-3-21 18:49:19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045 0 查看全部





作者:和柯旭



中了骗子的圈套,还给对方发信息:老师,遇到你是我一生的转折点。若不是杭州滨江长河派出所反诈中心及时出手,张大伯就真的可能迎来人生转折点了。3月18日,滨江公安发布了一起冒充“金融导师”进行养老诈骗的案件。


“财富导师”设局 大伯差点踩进坑


杭州滨江的张大伯刷手机时,被一条“炒股包赚”的广告晃了眼,像捡到藏宝图似的点进去,下载了“信源密信”软件。


刚进去,就有一位自称“金牌导师”的人主动向张大伯打招呼,并自称:“跟着我,钱生钱比种菜还快!”对方承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帮他将资金翻倍式增长,还手把手教他注册了个所谓“中科环保投资平台”网站。


随后,“导师”把他拉进30多人的投资团学员群。群里经常进行所谓“致富课堂”的授课,每次张大伯都认真学习,并且记录笔记。导师夸大伯“学习最认真”,接下来的一年都会重点帮助张大伯进行理财规划。张大伯直叹:“遇到你真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张大伯经常还会和群里的学员互相讨论,有个叫老周的学员晒出5万元投资成功的截图,看得大伯心痒痒。就在大伯要给“投资账户”转1万元时,好在操作失误,手机突然响了——长河派出所反诈中心的电话像闹铃一样把他惊醒:“请不要进行转账,反诈专员马上就到。”


随后,民警冲上门为张大伯揭穿真相:群里那些捧场的“同学”、晒收益的“老周”,全是骗子扮的,所谓的“财富课堂”,不过是场自导自演的戏。


骗子的“迷魂汤”是怎么灌的?


这骗局就像街边“猜瓜子”的赌局:先让你尝点甜头,比如群里假学员的收益截图,或者用一些“小项目”为由,将一些微薄的利润返现给你,让你确信其确实能赚钱,再给你戴高帽,夸你是“重点培养对象”,最后等你晕乎乎掏钱时,他们早备好了“收网”的筐。


那些嘘寒问暖的“导师”、积极互动的“同学”,全是诈骗团伙的“演员”,微信群就是他们的“舞台”。更扎心的是,这年头连骗子都搞“用户体验”,你以为是找到了发财圈,其实掉进了“杀猪盘”,你觉得群里热热闹闹像菜市场,其实每个摊位都是同一伙人摆的。就像大伯事后感慨道:“差点把养老钱当柴火烧了。”


警方提醒:


反诈中心重申三大防御准则:


1. 凡涉及“保本高息”“内部渠道”的投资承诺,本质都是数学悖论,正规金融机构从不做收益担保。


2. 警惕“导师-学员”模式的社群营销,诈骗平台会刻意模拟真实投资流程骗取信任。


3. 牢记“四不法则”——不点陌生链接、不下非官方软件、不信群组截图、不向陌生账户转账。市民可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进行风险查询,转账前务必通过96110专线或线下派出所双重核验。


来源:浙江老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