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1408|回复: 0

人机协作,国人这么“玩”

[复制链接]

人机协作,国人这么“玩”

发表于 2025-3-5 22:44:09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408 0 查看全部



作者:缪悦 和柯旭


2025年春节,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盛宴在央视舞台绽放。宇树科技研发的仿生机器人方阵以《秧Bot》舞蹈惊艳春晚舞台,其精准的机械韵律与传统秧歌舞步完美融合,赢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全国各地,一场机器人的应用革命已悄然拉开帷幕。


从央视舞台到社区巷陌,从商业园区到边境安防,AI设备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渗透社会生活,那么,AI在养老方面有哪些创新实践?


登泰山的网红助行器

杭州这个未来社区用上了


贴合主绑带,收紧两侧辅助绑带,随着一系列细致的动作完成,一种微妙的力量开始在腿部缓缓积聚……“哒哒哒”,伴随着轻快的脚步声,笔者几乎毫不费力地迅速登上了长长的楼梯。这个装备就是春节在泰山景区爆火出圈的登山外骨骼助行器,使用者评价说“戴上之后感觉像是被人拉着上山”,杭州市余杭区葛巷未来社区邻里中心最近就引进了。


这是一款专为运动机能减退人群设计的设备。老人穿上是什么感受呢?


“刷”一声轻响,79岁李凤翔腰间的绑带精准闭合。工作人员帮忙调整腿杆角度。“比我想得软,还以为会硌着骨头。”18年前的一场交通事故使李凤翔左腿留下永久性损伤,无法正常弯曲。“这个助力的效果很明显,给我很大的推动。”谈起家庭登山之旅,他满怀期待。


73岁的戴继超认真调整着助行器的位置,眼神透着期待与谨慎。“如果支撑杆可以有个伸缩功能就好了。”话音刚落,老人突然加快了步伐,他惊讶地发现走得越快越省力。随后,戴继超决定挑战楼梯,深吸一口气,没有依赖任何扶手帮助,一口气走上楼。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他笑了:“这个助行器的确比较省力。”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外骨骼助行器将在今年3月底上市。通过三种能量棒自由组装,可以自由调节力度档位,无需充电即可使用,熟悉操作后,可以自行穿戴,真正做到即穿即用。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能从中找到便捷与乐趣。


从“隐形护工”到远程联动

人机协作奏响时代之音


不仅是杭州,全国各地都在探索AI养老的可行性。


深圳坪山区,80多岁的夏爷爷每天都能享受到一位“隐形护工”的贴心服务——当他需要如厕时,一台大小便护理机器人会自动完成抽吸、清洗、烘干和杀菌的全流程护理,家人只需定期更换水箱即可。这台价值近3万元的机器人,是孙子夏先生为减轻家人照护压力购置的“黑科技”。


在深圳黄贝岭颐养院,康复机器人可以帮助长期卧床的老人站立行走。一台吊装式机器人通过机械臂将老人“托起”,辅助其完成直立和步态训练;另一款洗澡机器人则让卧床老人无需搬动即可享受床边洗浴服务。


由广荣科技推出的“AI+养老”平台正悄然改变居家养老模式,通过搭载的医疗健康大模型HealGPT的智能设备,已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应用。模型中包含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数字模拟人,可识别老人步态异常,语音交互模块能捕捉情绪波动,提供天气等消息,还能远程联动子女。公司创始人陈斌斌,拿着最新推出的智能手杖说:“比如老人摔倒,智能手杖会立即报警;独居老人忘记吃药,AI虚拟人会温柔提醒,甚至陪聊解闷。”目前,该“AI+养老”平台已累计服务超10万户家庭,成为许多子女的“电子分身”。


智能机器人的应用版图正快速扩张。在江西武功山景区,三台“机械警员”昼夜巡护十公里栈道;乌鲁木齐地铁站内,特警与机器狗组成新型安防编队。


尽管商业化应用如火如荼,家庭场景的运用仍面临技术瓶颈。“目前,机器的产能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商业表演和特定场景服务上。例如,一些封闭式的物业小区和商业园区已经实现了巡检机器人批量化服务,但精细化、日常化的个人需求,还亟待突破。”杭州汪星人科技战略顾问李晓军坦言。


在这场人机协作的变革中,我们见证机械足印踏出创新轨迹,也期待科技温度温暖更多生活场景。当“哒哒”的足音渐成时代交响曲,一个更具想象力的未来正在走来。


来源:浙江老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