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1472|回复: 0

一座孤峰的历史见证

[复制链接]

一座孤峰的历史见证

发表于 2025-2-9 23:03:23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472 0 查看全部


今年春节假期,我再次来到离家不远的济南华山。公元前589年6月17日,一场激烈的战斗在齐国与晋国之间展开。两军在今天的济南西部交战,齐国君主齐顷公御驾亲征,走上前线,却远远低估了对手的实力。晋军大败齐军,齐顷公也不得不驾车逃亡,一路逃到今天济南东北部的华山脚下,但晋军还是穷追不舍。齐顷公无奈,只能绕着华山打转,转了三圈,却还是没摆脱敌军。情急之下,与齐顷公乘坐同一辆战车的大臣逄丑父,施展李代桃僵之计,换上齐顷公的衣服,并谎称口渴,让伪装成下人的齐顷公去华泉取水,这才帮助君主逃过一劫。逄丑父被晋军俘获,本来必死无疑,却因其忠义行为感动了对手,最后也被放了。

《史记·晋世家》对这段历史的描述比较简单,但寥寥几笔,也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勾勒清晰:“夏,与齐顷公战于鞍,伤困顷公。顷公乃与其右易位,下取饮,以得脱去。齐师败走,晋追北至齐。”《左传》的记载更为详细,并有“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这样的细节描述。

华不注山,即济南华山,见证了这场战争最惊心动魄的时刻。春秋战国时期战事频繁,齐晋鞌之战可能只是被史书偶然记录下来,更多在华山脚下的金戈铁马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了。魏晋之后,一些在济南游历的文人墨客,也注意到这座奇绝的山峰,并挥毫泼墨,留下诗文、书画。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记载:“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诗仙李白在《古风》里描述:“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元代文人赵孟頫更有名句:“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清人王士禛《华不注山行》则将华山与黄河以北的鹊山合写:“华山影落青天外,鹊山湖平绿树低。七十二泉流不尽,晚风吹过竹西路。”这简直是对赵孟頫名画《鹊华秋色图》中的风景的文字再现……

我的老家距离华山不远,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经常与亲朋好友去爬华山。与西岳华山类似,华不注山也十分陡峭,且山顶犹如塔尖,只有几平方米的立足之地。若远观华山,它非常神奇,像一座巨大的金字塔,仿佛在一片平整的土地上突然崛起。如果将这座山置于西安城外,若不知晓内情,还以为它是哪位帝王的巨型陵墓封土呢。大概在亿万年前,华山就已经形成了,它冷静地注视着周围一切自然景观的变化,历经时光淘洗,花草树木的生命经历了无数次轮回,只有它还巍然不动,甚至连一点变化都没有。

在本世纪初,华山脚下还有很多村庄,如山根郅家庄,应该是距离华山最近的村庄之一。稀稀落落的瓦房,点缀在辽阔的农田里。若遇上雨季,狭窄的土路就变成了泥泞的洼地,行走十分艰难。在微凉的夏夜里,比人还高的苇草紧密地扎在地上,在硕大的孤峰的映衬下,更显荒凉。2015年后,华山片区得到了彻底的改造,山脚下开挖了人工湖,是为华山湖,就是对过去“绿水出芙蓉”风景的复现。如今,华山湖公园已经是济南市民踏青的好去处,华山周围也兴建了许多现代化的小区,孤峰成为水泥森林里的“氧吧”,农田环绕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黄西蒙

来源: 红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