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振忠 于 2023-7-4 20:27 编辑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俗语,
已经流传千古,
并被人们普遍承认,
可见这俗语说的是事实。
为何“好事不出门,”
而“坏事”却“传千里”呢?
有人把这看作是人性的卑劣,
或看作是人们低下的“审美”情趣所致,
我不以为然。
我认为,
这要从人的本性谈起。
人类的本性甚至基因里
对恶的事物有天然的兴趣和敏感。
不是人类喜欢恶,
而是恶的事物威胁人类生存。
这个本性来源于人的动物本能。
我们看《动物世界》时,
会发现,
动物世界的强者,
如虎,
如狮,
如象,
如河马,
或处于食物链上端,
或是体型庞大的动物们,
没有或极少天敌,
他们面临的威胁基本没有。
所以,
他们休息就是休息,
吃食就是吃食,
喝水就是喝水,
不左顾右盼,
不提心吊胆,
身体放松,
神情平安。
即使有“人”在东张西望,
也是在搜寻可捕的猎物。
而动物世界的弱者,
如鹿,如羊,
如天鹅,
如豚鼠,
……
几乎所有的食草动物,
和食物链上处于低端的弱小者,
在休憩、吃食、饮水时,
都不会失去警惕,
有的派“人”站岗放哨,
有的张耳捕音,
有的举颈远望,
有的看似身心放松,
也总是在不时张望谛听天敌的信息。
一旦某“人”发现“敌讯”,
便会以雷电的速度传播,
提醒同类躲避天敌的侵袭。
我想象,
处于蒙昧时代的人类,
没有锐利武器护身,
跟鹿、羊、鹅、鼠……们一样,
是猛兽嘴里
没有反抗能力的美味佳肴。
他们保存自己,
乃至整个种群的护身利器,
也同这些弱小动物一样,
只有躲藏逃避。
被动的防御想要有效,
“狼来了”的信息
传的快,
传的真,
便成为决定性因素。
而好事,
无论个人的还是群体的,
都不具有危险性,
也不具有紧迫性,
慢慢传播或不传播,没有感觉,
不被重视,
就成为自然。
久而久之, 几百万年坚持的习性, 便和动物一样, 根植在人的本性和基因里。 尽管现代先进技术加身, 让人类成为了地球最强的主宰, 这习性却保留下来, 变成“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摸样。 看看当今互联网各大论坛吧, 上传最多的信息是负面的, 点击量最多的是负面的, 拥有粉丝最多的是所谓的"揭弊大咖", 就知我的话不虚!
只不过人类的“坏事传千里”, 相较于动物, 不变的是速度, 变的是“敌事”换成了“坏事”。
进一步深究,
这个变,
并不是人类堕落了,
玩起了低级趣味,
它仍然是人类保护自己的本能动作,
因为,
今天所讲的“坏事”,
或者有害个人权利,
或者有害家庭伦常,
或者有害社会秩序,
或者有害国家安全,
或者有害地球和平,
……
仍然是威胁人类安宁幸福的元素。
当然,
很多“坏事”属于鸡毛蒜皮、家长理短的琐事,
是人们茶余饭后猎奇的谈资,
不具有威胁生存的严重罢了。
也不能否认,
有些"坏事"是蜚短流长的"闲话"而已,
那是人的嫉妒本性的表现。
这些琐事、闲话的传播,
是人类传播"敌讯"时的"夹私货",
是人类文明进化的负产物,
我们应该摒弃它!
而“好事不出门”的习性,
在今天依然如旧。
人们普遍对幸福安宁的生活无感,
对周围环境的改善不善发现,
对社会的改良发展熟视无睹。
这就造成一种现象, 社会上每发生一件“坏事”, 依靠互联网的传播, 很快就传遍世界, 而好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却无声无息, 得不到传扬, 最后只落得个 或被屏蔽淹没, 或被麻木漠视, 或被淡忘忽略。
长此以往,
就给人们造成一个印象,
我们的国家“好事看不到”,
怎么“坏事这么多”?
"好事不出门"还有一个原因, 是好事不容易被发现。 我们都有这个体验, 幼龄儿女天天活在父母眼里, 他们的茁壮成长不被父母察觉, 惊叹的反而是不常见的人。 很多的好事也象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孩子, 他们每天都在成长、变化, 由于是微量的, 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 这些微量的积累, 既使巨大, 因为不是突然崛起, 而是被日日月月年年分解, 变的渺小无奇, 容易被忽视, 也就成为必然!
有人揭示了一个现象:
“一出国就爱国”。
为何?
解释说中国人出了国,
再不是屈辱的“东亚病夫”,
而是扬眉吐气的“世界强国”身份。
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出国了,
对国内的发展有了参照物,
才对自己的幸福生活有了感觉,
对国家的进步发展才有了鲜明的印象。
最近在百度上看到一个居住美国的华侨写的文章,
说最近因疫情羁留中国,
跑了不少地方,
得以发现中美两国在城市建设上的差别。
得出的结论是,
中国的城市绿化比美国好。
这表现在中国的城市公园多,
而且还在不断地新建;
这些公园都像一件件工艺品,
被精心地设计雕琢,
张扬中华文化的元素,
充满了美的韵味,
成为周围群众休憩娱乐的“仙境”。
他还发现,
每个城市公园里、道路旁、小区中,
甚至厂区内、高速公路旁,只要是空余的地方,
都植满了花草树木,
而且这些花草树木都是精心培育,
有观赏价值,
把城市打扮的都很漂亮。
他不无感慨地说,
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
总有一种幸福感在心头荡漾。
反观美国,地广人少,
公园反而没有中国的多。
公园也没有精心雕琢,
少有人文建设,
都是自然简朴的存在。
在卫星照片里,
看到的也是满园郁郁葱葱,
实地看,
植被稀稀拉拉,
一幅疏于管理的模样。
城市道路、厂区绿化更是如此,
基本没有人工的参与,
因此也就没有漂亮的花草树木让人观赏。
这位华侨的文章让我很受触动,
因为我经常出入各地公园,
目睹着公园的变化,
沉浸在公园的美丽中,
我的思想仅停留在陶醉幸福之上,
没有深入到中华文化之长,
和政府关心百姓的具体之策来认识。我相信,
很多人连我的这点觉悟都没有,
对中国在绿化上取得的成就基本无感。
管中窥豹,
略见一斑,
我们的思想是否还有许多这样的“盲区”呢?
答案是肯定的!
看来, “好事不出门”也应该改变, 否则, 社会上传播的正面信息很少, 霸屏霸(平)台的都是负面消息, 就会影响人们全面客观评判事物的根据, 就无法让人们真实了解我们这个社会是善还是恶, 也无法让人们科学判断我们的社会是在进步还是在倒退。 长此以往, 人们会丧失建设美好社会的信心和希望!
篇外话:
我声明:
我写的不是诗!
这篇文章之所以采用诗歌的方式断句,
是我为了适应手机上阅读,
而自创的一种模式。
亲爱的读者,
你读我的文章,
是否感觉舒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