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參賽運動員,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
看到上述文字,即令不懂汉语的人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是汉字。懂汉语的人则都知道,这是繁体汉字。写成简体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参赛运动员,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搞统计分析的人很容易得出结论,上述两组一繁一简文字,字形完全相同的为百分之多少,字形相似、相近的为百分之多少。
后世几百年几千年以后,假设他们没有文献记载汉字简化的历史,他们也一定会知道汉字有个简化过程,由繁体字简化成了简体字。因为,汉字的字形摆在那里,字形本身就是证据。
这其实也是今天的学者破译甲骨文的基本逻辑。通常并没有文献告诉今天的学者说,这个甲骨文里面的某字,某年某月朝廷发文了,要改变局部写法,变成什么什么样;也没有记载,某个大学者、艺术家觉得这个字太繁琐,就把它给简化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就是根据字形的相同、相似或相近,对汉字的演化进行判断,推导出演化过程的。
那么,印度数码是否是由中国数字演变而来,固然要找文献记载的证据,同时也要比对两种数字的字形,看它们的字形是否有相同的、相似的、相近的。如果没有,很可能这是两种不同的数字字形设计,各设计各的;如果有,尤其大面积相同、相似、相近,那么无疑是印度数码参照了中国数字。
看了我制作的这个表,你说印度数码参没参照中国数字?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