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8381|回复: 0

与共和国同日诞生, 她依然奋战妇产科一线

[复制链接]

与共和国同日诞生, 她依然奋战妇产科一线

发表于 2024-9-27 19:12:27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8381 0 查看全部




周建国


1949年10月1日出生,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原主任。


7时40分,周建国赶到病房,了解前一天入院的一名孕妇情况。凭借多年经验,她判断胎儿有危险,因此安排孕妇紧急入院。检查显示,孕妇存在肝功能异常。


8时开诊,病例一沓沓送进诊室。9时30分,稍有空闲,周建国立刻联系病房,询问情况,并给出指导。直至12时30分,孩子顺利诞下,母子平安,周建国松了口气。


9月24日,记者见到了这位与共和国同一天诞生,至今坚守在妇产科一线的周建国医生。


一个急救药箱:

医生梦在战场上萌发


周建国出生在军人家庭。母亲15岁时在上海加入地下党,开展革命工作,后跟随部队上战场,作为军医救死扶伤。


母亲说过的一个场景,至今深深烙印在周建国的脑海。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莱芜地区作战,母亲挑着担子,担子一头是急救药箱,另一头是刚出生没几天的周建国姐姐。当时,周建国的母亲因从战场抢救背回13名伤员而获军功章。


部队从山东一路打到上海。1949年10月1日,周建国在上海出生。没待多久,她又随母亲来到山东曲阜。


受母亲影响,周建国自小就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说到自己的名字,周建国说,在那个年代不稀奇,她就读的幼儿园里,有三个孩子都叫建国。


一本医书:

开垦北大荒不忘年少梦


1959年,因父亲转业到杭州,祖籍浙江诸暨的周建国终于“回家”了。


周建国曾在杭州女子中学(现杭十四中)就读。1969年,当时正在女子中学念高中的她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黑龙江富锦县兴隆公社东悦大队。屯垦戍边的同时,她还在为实现“医生梦”而努力,“带着书的,其中就有母亲给的医书,那时我一有时间就学习。”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1973年,公社有一个推荐上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名额,因为平时表现好,周建国的综合评分排第一。周建国成为一名工农兵大学生,到哈尔滨医科大学求学。


一台手术:

见证卫生事业飞跃发展


“当时,一般的大学生是学习3年,我们医学生是3年半,因为要额外补半年的文化课,包括物理、化学、数学等。”周建国回忆。


1977年1月,她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原本打算“从哪来回哪去”,但因医疗人才紧缺,各省都来抢。周建国被“抢”到了浙江,入职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当时,农村地区非常缺乏专业的妇产科医生,所以我到妇产科大概6个月后,就开始上山下乡出诊了。”周建国记得,那个年代,不少村庄居住分散,且医疗资源匮乏,村民就诊非常困难。一天22时左右,她接到求助电话,说有位妇女难产,请医生进村看看。


“我跟同事马上背着药箱,带上接生和输液设备,往村里赶。但我没想到的是,进村的困难程度远超想象。”周建国说,他们一行人先步行40多分钟来到江边,后乘船四五十分钟,再坐上拖拉机,行驶半个多小时,凌晨1时多才抵达村庄。幸亏周建国和同事及时赶到,对产妇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后,在床边或蹲或跪,用产钳娩出孩子,产妇最终诞下一个3公斤多的健康宝宝。


“我刚到妇产科时,还没有B超。发展到现在,很多妇科手术都不用开大刀,腹腔镜就能完成。”周建国说,多年来,通过妇科手术,她为许多发生宫外孕大出血或患有妇科良恶性肿瘤的女性患者治愈疾病、挽救生命。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优生优育理念的倡导,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数据显示,孕产妇死亡率从1989年的十万分之94.7下降到2023年的十万分之15.1,婴儿死亡率从1991年的50.2‰下降到2023年的4.5‰。


周建国见证了我国医疗水平的大幅提升,还作为中国医疗队的一员,赴非洲马里开展援外医疗工作。


周建国没有具体算过,从医多年接生了多少个孩子,“数不清了。我50岁的时候,有人帮我估算过,接生了大概5万个‘小太阳’。”


退休后,周建国没闲下来。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等都留下她忙碌的身影。如今,她每周两天在一家民营医院接诊高危病例,“毕竟我叫建国,有天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手记 /


虽然周建国认为自己的名字没什么值得说道,“那个年代很常见”,只是出生日期有些特殊。但实际上,这份“特殊”带来的影响,在她的人生轨迹里处处可见。


母亲在孕育周建国的同时,为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不懈奋斗,这种精神成为周建国一生的指引。


周建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与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她不断精进医术,并努力推进新技术如腹腔镜在妇科的应用,为母婴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通过这次采访,我深切感受到,75年辉煌历程的背后,是无数个体命运的巨变,而千万个如“周建国”般的个体,又成就了75年的惊人飞跃。我想,这就是寻找“建国”的意义。


记者 俞琪 赵培希


通讯员 郑立英 王阳泉


来源:浙江老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