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1640|回复: 0

好遗憾啊,大学时很想转个专业。上海交大全面放开转专业,以兴趣育人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复制链接]

好遗憾啊,大学时很想转个专业。上海交大全面放开转专业,以兴趣育人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发表于 2024-6-6 18:50:25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640 0 查看全部


“围城”无处不在,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高校的本科专业过去也像是“围城”,有想转出的,也有想转入的。随着高校自主办学权的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自由度也在提高。只是,转专业有门槛,能如愿以偿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现在,这样的梦想开始变成现实。

据报道,自2024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全面放开转专业,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兴趣爱好及个人发展考量,充分尊重学生进校后的二次选择机会,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学年均可申请转专业,有多次转专业机会,校本部和医学院也可以互转。此外,学校还进一步打开专业限制,满足学生的学科修读需求。

↑同学对转专业新政的反馈。图据澎湃新闻

全面放开转专业,这样的设计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是个大胆的尝试。在传统的办学理念中,每个专业都是某一学科共同体的领地,在校生人数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一旦转出的人数超出该学科共同体的心理预期,必然会遭受阻力。而敢于作出这样的改变,也印证了学校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兴趣爱好及个人发展方面所展现的决心与魄力。

事实上,不少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多是在亲朋长辈指点下做出的随机选择。真正到大学就读后,所学专业和自己的兴趣是否匹配,大抵就有了分晓。如果两者不够匹配,就需要高校在制度设计方面综合考虑。

对于上海交大全面放开转专业,网络舆论的反响多是比较积极的:“终于有点改变了,开始因材施教了”“本来就应该这样,宽进严出,你想去哪个专业都行,只要能达到毕业要求”“转过专业的都知道,建议推广”。但也有网友持谨慎态度:“还可以再卷一次”“其实专业没那么重要,实际工作了谁看你专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缺乏足够的兴趣,他的内心必然排斥专业知识,自然也不会积极参与专业实践。可以想象,这样的“拉郎配式”专业学习,学生也难以成为行业发展的栋梁之材。

全面放开转专业,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选专业权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了,育人的质量才能提高。以兴趣育人,致力于专业和学生的自由结合,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应该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趋势。

只是,在鼓励学生按照个人兴趣选择专业的同时,也应意识到并非每个申请转专业的学生,都清楚个人的真正兴趣。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有盲目性,并不等于大学期间转专业就完全是理性。熟悉高等教育的人都清楚,申请转专业的学生动机多样,有学不走现有专业课程的,也有盲目跟风的。

所以,在全面放开转专业的同时,也应考虑到转专业过程中的非理性选择,做好学生理性兴趣的测定,引导学生按照内在兴趣决定专业学习的去留,这是以兴趣育人理念施行的前提。

当一个学生清楚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愿意与专业知识为伴,并乐于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专业实践中,这样学生培养才最可能实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当然,全面放开转专业,只是以兴趣育人的开端,对于高校和转专业的学生来说,后面的探索学习之路依然很长。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刘海明
来源:红星新闻
评论丨上海交大全面放开转专业,以兴趣育人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