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1086|回复: 0

空巢老人张福青的身后事丨记者手记

[复制链接]

空巢老人张福青的身后事丨记者手记

发表于 2024-5-22 17:42:05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086 0 查看全部
77.jpg
2024年4月13日,山西代县,张福青的院子里,他的大儿子张宏刚在杏树下。(苏有鹏/图)

最近,张福青的大儿子张宏刚给我打电话,兴奋地讨论着即将启程的新疆之行。

父亲张福青在家里墙上写下的毛笔字走红后,张宏刚的情绪先后有过几次波动。4月中旬第一次见他的时候,这位中年男子热情地给每一位来访者介绍院子的历史和父亲的故事。采访到一半时,有当地官员曾短暂地拜访过,让他稍微有些紧张。记得在采访的最后一天,反反复复地介绍,或许还有一点不确定舆论走向的情绪,让张宏刚不怎么想说话了。

就在和张宏刚分别的下午,他和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都像风,父亲、关注、网友、不断上门的记者,都注定是一阵风。

但他对父亲的爱和思念,恐怕不会成为一阵风。张福青关于外界的很多认知和想象,大多来自和张宏刚的聊天。比如,中吉乌国际铁路的意义以及对于新疆喀什的向往。有时,这种密切的联系让次子张宏英也有些羡慕,相较于大哥,张宏英和父亲聊得不多。

在山西代县采访的那几天,我没有仔细去捕捉这些细微的情绪。住的宾馆在相邻的繁峙县,整个县城里,手机地图上能搜到的快餐店都不开门,生意火爆的店铺永远是面馆。面里的肉臊咸得像酱菜,肠胃吃不消的我,有几个下午路过小学门口时,无数次准备挤进学生之中,计划买点零食填饱肚子——必须是非面食。可惜,尝试挤了几次,小学生们的疑惑眼神让我不敢上前。

张福青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山西农村空心化的故事。很多人觉得,空心化的农村最终是要回到关于孤独的问题,孩子们都不在身边,没人说话,没人交流。我却觉得,每个人生来都是孤独的,只能彼此陪伴一段时间。

就在小学门口的那几个下午,我看到了许多来接孩子的家长,其中有不少老年人。他们或许是从附近的村里被接到县城的,我在想,这些已经住在县城的老人,他们难道就不孤独吗?家人的陪伴多大程度上能满足老人的精神生活?如果他们中有一位“张福青”,他已步入中年的儿女,会和他聊关于宇宙有多大的问题吗?

报道发出来之后,很多评论聊到,从张福青的故事,看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在很久之前,我对稿件公共性的追求,已不再是促成某些议题的和解,而是通过文字让读者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哪怕仅仅是心理层面的。我希望的是,当读者从稿子中看到了自己的长辈之后,除了多给他们打几个电话,多陪他们吃几次饭之外,可以耐心一点,鼓励家长们说一说他们内心的想法,说不定,他们的心里也藏着一个宇宙。

至于张福青,他心里的那个宇宙将会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2024年5月10日,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招商产业部部长曹阳,在接受山西新闻联播采访时表示,非常欢迎张福青老人的子女们,能去新疆走一走,看一看。

张宏刚在电话里告诉我,除了去喀什之外,他还撰写了一篇文章,叫《建设福青小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他在里面规划了“福青小院”的未来:“一个集家史、国史,儒家文化思想为一体的思想道德示范基地”。

南方周末记者 苏有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