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2927|回复: 0

找个相爱的人,来告别单身

[复制链接]

找个相爱的人,来告别单身

发表于 2024-12-26 18:45:57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2927 0 查看全部



12月21日上午9时,杭州万松书院的网红相亲角人声鼎沸。大伯大妈们拿着自家孩子的相亲简历穿梭在人群中,寻找心仪的“女婿”“儿媳”。但作为“主角”的年轻人却寥寥无几。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中,由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整理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单身人口数量达2.4亿人,2024年预计将增至3亿人。其中,当年25岁至29岁的人群未婚率约51.3%,30岁至34岁的人群未婚率18.4%,35岁至39岁人群的未婚率则降至8%。


年轻人对于亲密关系的态度如何?低婚姻率、低生育率带来人口少子化、老龄化等多重考验,我们又该如何看待?


“单身爽”,有时只是个借口


网络上有个热梗:“间歇性渴望恋爱,持续性享受单身”,很好形容了年轻人矛盾的恋爱心态。


记者发起“单身VS恋爱”问卷调查,在回收到的反馈结果中,受访者们给出的单身三大理由依次是:社交疲惫、喜欢独处,以及恋爱成本高。


29岁的吴佳经历过两段爱情长跑,都因性格不合“无疾而终”。“人与人的相处需要长时间磨合,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分歧。”吴佳坦言,随着年龄增长,自己的“恋爱体力值”早已亏空,很难拿出热情去处理恋爱关系中难以避免的情绪纷争。


浙江省婚姻家庭协会常务理事罗仙林总结单身青年现状:焦虑着单身,“躺平”着脱单。


他认为,当前人们的单身现状主要源自于恋爱欲望降级、单身经济压力升级、个人需求升级等3个方面。追求灵魂共鸣的年轻人,对配偶的要求远不止物质条件,更渴望在爱好、思想、习惯上的契合。而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似乎越来越难以找到那种浪漫的缘分,更因为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导致不敢去恋爱。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人对爱情、婚姻是向往的,却困于社交圈小,或被学习、工作占用太多时间。“单身一直爽”,成了他们对抗社会观念与现实压力的“借口”。


用理性谈一场感性的恋爱


有人这样总结单身青年的生活:一人独居,两眼惺忪,三餐外卖,四季淘宝,五谷不分,一个人的日子似乎也挺不错。


在杭州做健身教练的欧文,30岁,单身,在杭州租了一间6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养一只布偶猫当室友。经常独自旅行、吃饭、拍照、看电影、独自参加朋友的婚礼。


欧文将单身归结于“找到契合标准的人太难”,选择伴侣要考量年龄外貌、经济实力、家庭背景、社交地位等各方面条件是否匹配,一直遇不到合适的,不如保持现状,先取悦自己。


不难发现,年轻人对恋爱的“怯魅”,很大原因来自于某种焦虑。焦虑自己会受伤、会吃亏、会阶层跌落,所以在择偶时要以最大程度的理性抵御风险、守住利益。


记者发现,当下的年轻人热衷于为自己设定一系列的择偶标准,仿佛是一张通往幸福的地图,指引他们去寻找那个对的人,但结局常常会失望而归。


“因此我们呼吁,用理性谈一场感性的恋爱。”浙江工商大学党史党建教育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胡乃岩认为,年轻人没必要神化爱情,结婚意味着进入一个承担更大责任、处理更复杂问题的人生阶段,适度的理性可以帮助青年认清需求,解决问题,规划未来,但感性能够强化被爱的喜悦与对生活的激情。


正如那句话:恋人,是我们并肩对抗人生虚无的队友,而非需要锱铢必较的对手。


婚恋是唤起生命热情的珍贵体验


总有人问,一直单身的年轻人,老了后怎么办?在年轻人扎堆的社交平台小红书上,搜索“养老”一词,与之相关的笔记数量超过313万篇。


有人说,退休后直接拎包入住养老院,衣食住行不用愁;有人建议,和兄弟姐妹、闺蜜好友一起养老,相互照顾;有人认为,要提前做好资产规划,以保障晚年生活质量。


浙江六合律师事务所一级律师杨婕表示,想要缓解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和小家庭化等趋势,国家需要在婚育政策、就业环境、社会福利等方面提供必要支持。


近年来,我国也接续出台了不少鼓励婚育、生“二孩”“三孩”等政策。今年,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全面铺开,鼓励支持商业银行销售全类型个人养老金产品。此外,延长产假、生育支持等一系列的政策体系也在日渐完善。


“还是需在思想认知上引导,帮助年轻人树立积极的婚恋观。”浙江工商大学自2022年起开设“恋爱心理学”一课,由胡乃岩担任讲师,给广大青年提供系统性的情感指导、社交及恋爱能力训练。


作为有糖婚恋公司的创始人,罗仙林看过无数男女在择偶时的重重顾虑。在他看来,当下很多年轻人只是不知道怎么爱,怎么去表达情感。


正如歌曲所唱“找一个最爱的、深爱的、相爱的、亲爱的人、来告别单身”,即便歌名为《单身情歌》,唱的还是对“脱单”的坚持,对爱情的向往。


当爱情、乃至生活都在柴米油盐的蹉跎中归于平淡时,我们终会发现,一直单身未必一定爽,恋爱、婚姻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唤起生命热情的珍贵体验。


记者 赵培希


来源:浙江老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