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8727|回复: 0

徐来:徐徐而来,来的都是祸害

[复制链接]

徐来:徐徐而来,来的都是祸害

发表于 2024-10-12 23:04:12 阅读模式 正序浏览
8727 0 查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王小卿 于 2024-10-12 23:14 编辑




如果说宰相的肚子需要大到可以撑船的话,那么王后的肚子,必须要大到可以开航母。

后宫是女人的天下,掌管后宫的王后,就是这个女人国的国王。

女人心,海底针。统领一批心如海底之针的女人,没有一颗大到可以开航母的大洋心,是无法掌控这个女人国的。


有一个叫徐来的女人,幸运地成为西汉诸侯国的王后。

诸侯国第一家庭的组建规则是,王后是国君的正妻,正妻之外,国君还可以有若干姬妾。

也就是说,徐来在享有王后之尊的同时,必须同时接纳其他女人分享国君之爱的现实。不仅如此,这些姬妾还必须是国君家庭的正式或非正式成员,朝夕相处不说,她们生的孩子,还要分享作为国君子女的权利。

王后是规则的受益者,也是规则的执行者,但同时还要适用这些规则,用以管理构建和谐后宫,辅助国君正确处理家事,让家庭和睦昌盛,让国家长治久安。


大历史学家司马迁没有交代徐来的来路,在《史记》中,说到徐来的哥哥。徐大哥来看妹妹徐来,和太子刘爽喝酒的时候,被刘爽刺伤。刘爽刺伤舅舅固然不对,但当时是个啥情况,刘爽为啥刺伤舅舅,作为王后的徐来,应该分清青红皂白,哥哥错了,就批评哥哥,太子错了,作为王后,也应该指出,而不是从此恨上了太子。但徐来呢?心比针尖还小,不仅心里恨上了太子,而且还付诸行动。司马迁的原话是:王后怨怒,数毁恶太子于王。也就是说,经常在衡山王面前叨叨太子的坏话。

此一事,即可见出徐来既无胸怀,又无见识,空担王后的名头,挑不起王后的担子。


司马迁这个人,什么都装在肚子里,汉武帝惩罚他,对他动了宫刑,他就暗暗发愤,写成千古一书《史记》,以此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对徐来小时候的家教不满,司马迁采取的还是迂回战术。通过太子刺伤徐大哥,说明徐大哥作为长辈,不是个懂得分寸的人,如果懂得分寸,怎能在酒席上和太子动怒,以至于惹太子失控动刀呢?

哥哥如此,同一家庭中长大的妹妹,还能好到哪里去?

兄妹如此,家长呢?徐来的父母是谁,司马迁也懒得说,只是婉转地告诉大家,徐来的后妈也是个不谨慎的人。《史记 · 淮南衡山列传》中的记载是:“人有贼伤王后假母者”。对,就是有坏家伙打伤了王后的继母。

老人家受伤,当然可怜,但可怜之人自己也不谨慎,不谨不慎当然容易被伤。衡山王是个顾家的人,在丈母娘的善后问题上,相当地不遗余力,指示加大破案力度的同时,亲自参与案件侦破工作。衡山王这样推理:太子刘爽有前科,曾经刺伤王后的哥哥,王后的继母被人打伤,肯定是太子幕后指使。推定之后,随即处罚:打一顿。

这时候,徐来要是明事理,衡山王打太子的时候,她肯定得拦着,说什么也不会让板子打实。因为首先这件事不一定是太子指使的,即便有真凭实据说明是太子指使的,但国君打太子,表面看是给王后出气,实际是给王后招怨嘛。然而徐来想不到这一层,让国王的毛竹板子实实在在落在了太子身上。


如果说这些事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那么,图谋换掉太子,让自己的儿子上位,则是实实在在的祸国殃民了。

当然大家可以说,上位嘛,谁都想,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既有的格局下,拿下别人,换上自己,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而残酷的操作,搞不好连国家的根基都要动摇。

徐来干的,就是动摇国家根基的大坏事。

她先是挑起事端,制造假象,在糊涂的国王面前恶意中伤太子,包括说,国君病了,太子明明没病却假装有病,不到国君面前侍奉汤药等等,让国君对太子由不满到深恶痛绝,决定换掉太子,打算立太子的弟弟刘孝为太子;然后又制造事端诬陷刘孝,让国君对刘孝动怒,打算立徐来生的儿子为太子。

这些在权力场中成长,靠权力吃饭的王子们,哪一个是省油的灯啊。为了自保,哥哥找茬把弟弟告到朝廷,弟弟又找茬把哥哥告到朝廷,一大家子搞得天昏地暗,一个诸侯国被他们搅得乌烟瘴气。

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朝廷派使者到衡山国彻查。

一查,从国王到王后,从太子到公主,通通不是好东西。

谨慎公允,奉公守法,屏障大汉王朝安全的诸侯国,疑神疑鬼的皇帝还想收拾你呢,如果侵夺民产,乱伦不德,内心里还想搞点造反的名堂,那么,大汉王朝的律令等着你呢。

结果,衡山国被除,衡山王家被一锅端。

读史卿曰:女人不是祸水,但不好的女人真的可以祸事。徐来并非十恶不赦之人,也没有纵横斡旋的本事,但她不识大体,不顾大局,揣着龌龊的小心思,东捣捣,西祸祸,这边烧一把火,那边吹一股风,活活地把一个国家搞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