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就餐问题,是衡量晚年生活幸福感的“温度计”。
5月23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聚焦“家门口的银发食堂”,围绕发展老年人助餐服务,探访了杭州市西湖区古荡街道莲花社区的“幸福荟”智慧餐厅。
目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调查显示,22.1%的老年人存在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尤其是失能、高龄、独居等特殊困难老人助餐服务需求更加迫切。解决好这些老年人的吃饭问题,是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当务之急。2023年10月发布的《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就提出,要把发展老年人助餐服务作为为民办实事重要内容,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积极稳妥、因地制宜加以推进。
一年多来,各地的做法和进展怎么样?
一家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繁华商业区主要服务写字楼内青年群体的智能化无人餐厅,午餐高峰期能有四五百人同时用餐。在这家智慧餐厅非用餐高峰时段,记者见到有几位老年人在熟练地自行选餐、取餐。
这些老年人并不是心血来潮来这里吃饭,因为这里同时也是一家老年食堂。这家名为中宙餐厅的智慧餐厅门口,有着“幸福荟”的标志。“幸福荟”是杭州市老年食堂的名称标识,有这个标识的餐厅即承担着所在社区内老年人优惠用餐工作。
中宙餐厅所在的西湖区是杭州市老龄化比较高的老城区,它所处的古荡街道莲花社区有1784名老年人,经过深入调研,街道2024年4月在莲花社区内直接找到这家智慧餐厅。
杭州市西湖区民政局养老服务和老龄工作科科长何滢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们要引入第三方专业做餐饮的企业来运营老年食堂,他们会把以往市场化的一些经验植入老年食堂,老年食堂就可以可持续运营,提高老年食堂的餐食品质。”
让专业的社会餐饮企业来经营老年食堂,不仅需要这家餐饮企业有稳定的营收,还要有服务社会的意愿,找到合适的并不容易。
中宙餐厅首先做适老化改造,地面全部进行防滑处理,桌椅改为没有棱角型。无人餐厅里再增设一名服务员,增加、改造适合老人口味和要求的菜品。
让社会餐饮企业做老年食堂,是借助其专业性而不是让他们自己贴钱纯做公益,西湖区相关部门对此不但有相应的补助和鼓励政策,还整合了其他社会资源支持其可持续发展。
何滢说:“第一,根据老年人用餐补助人次对这个运营主体有补助政策;第二,我们可以去帮他们申请商用水电改民用水电;第三,我们跟外卖平台也有一定的协议合作,如果这个食堂想要上一些外卖平台,做外卖客流可以免收平台佣金,上平台之后为老年人送餐,也是跟外卖平台有协议价的,配送费保持在5元以内。”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永新说:“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是一项全新工作,要坚持因地制宜,有偿服务,运营可持续。下一步,民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老年助餐服务政策措施,推动健全‘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方参与机制,支持老年助餐服务机构实现稳定可持续的运营服务。”
截至2024年底,全国老年助餐点数量达到了7.5万个,各地因地制宜,老年助餐服务网络不断拓展,助餐服务模式日益丰富,助餐质量也不断提升。同时我们看到,让老人吃上饭,吃好饭,可持续运行是最关键的。所以,只有在规划布局、服务供给、服务品质上多想办法,才能让更多长者享受幸福“食”光。
据中国民政、浙里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