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9953|回复: 0

一场幸福大戏,让她彻底演砸了,一直演到家破人亡

[复制链接]

一场幸福大戏,让她彻底演砸了,一直演到家破人亡

发表于 2024-10-15 19:45:24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9953 0 查看全部



很久很久以前,淮南就是个广大而富庶的地方,但这个富庶的地方很奇怪,诸侯王走马灯一样换,走马灯一样明灭不定。

起先,汉高祖刘邦把这里封给为大汉江山立下汗马之劳的功臣黥布,后来黥布心虚,朝廷还没收拾他,他就先下手造反,当然是人被杀,国被除。

这么好一块地方赏给谁呢?刘邦给了自己最小的儿子刘长。

但刘长有福不会享,总想着自己的妈妈死的冤,好像全世界的人都亏欠他,视朝廷法度为儿戏,为非作歹糟糕透顶,大臣们一迭连声呼吁:杀!但皇哥哥汉文帝一忍再忍,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下令流放。刚烈暴戾的刘长哪受得了这个窝囊,心一横,路上绝食死了。

有人嘴长,说这不是另一种兄弟相残吗。

汉文帝心里不是滋味,就让刘长的儿子刘安当了淮南王。

刘安3.jpg

老爸是一根筋,只会作,别的啥事不会干,刘安可是个戏精,平时读读书弹弹琴什么的,不搞骑马射箭那一套,而是把好多读书人聚在旗下,写了一本叫做《淮南子》的书,也为老百姓办了些好事实事,所以口碑相当不错。


就这么一路演下去,于大汉朝廷,于淮南国的老百姓,于刘安家,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演戏嘛,总有卸妆的时候。读书弹琴是刘安的前台扮相,衣冠之下,是比走马打猎更加疯狂的心,他要为老爸刘长报仇,他还想把大汉皇帝的宝座抢到手。办法嘛,无非是杀人造反这一套。

境由心生,心也造境啊。

刘安的这些弥天大罪,被一个人小心大的小家伙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悄悄给中央写了一封密信,说汉朝天使到淮南国巡查的时候,王爷爷和太子叔叔要谋害这些中央高官呢。

瞧,孙子把爷爷给告了。


这个小家伙叫刘建。

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 · 淮南衡山列传》中说:“王有孽子不害,最长,王弗爱,王、王后、太子皆不以为子兄数。不害有子建,才高有气,常怨望太子不省其父,……”

乖乖,这个刘安挺爱情模范的对不对?很喜欢自己的正宫娘娘,对非正宫,正眼都不瞧一下,连她生的儿子,都拨拉到一边,爱干啥干啥去,反正我不关心你。

作为诸侯国第一家庭的家长,这样虽然不妥,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教养孩子吗,交给女人就行了。男主外,女主内嘛。

刘安家的问题,恰恰就出在这个主内的女主荼的身上。


身为国母,得到国王的爱情,是女人的最高幸福。但身为母仪天下的女人,得到国王的爱,绝非其生命的全部。除了稳固国王的爱情,她必须拿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协调后宫,和睦家人,包括对国王其他姬妾所生的孩子,都要负起教育长养的责任。这不仅需要博大包容的胸怀,还需要身正德馨的品质。但王后荼所做的,恰恰反其道而行之。

先看她怎么带女儿。刘安是个特立独行的家伙,对儿子不咸不淡的,但对女儿刘陵,绝对算得上女儿奴。重重赏赐之外,还让她常驻京城,成了事实上的淮南国驻京办事处主任,刺探宫中情报,伺机把刘安家的朋友圈搞得大大的。荼这个当娘的要是清醒,这时候就该给刘安泼盆冷水,让他安分守己过日子。但荼没这个心,也没这个脑子,而是和不懂事的女儿刘陵一起,帮助大家长刘安在淮南国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当然,这些都成了日后灭门的罪证。

刘陵.jpg

再看她怎么带儿子。太子刘迁喜欢舞枪弄棒,自以为剑术天下无双。殊不知这都是大家让着他,没人和他真招放对。但刘迁不长脑子,听说雷被剑术高明,就想和雷被打个擂台。雷被说,不行,不行,我的剑术简直不值一提,根本不是太子的对手。但刘迁坚持比,必须比!雷被抱着必输的决心,过招时一让再让,一退再退,退无可退中不小心剑尖碰到了太子。太子一边哎哟,哎哟,好痛,好痛!一边从此把雷被视为眼中钉。这时候,王后荼要是安慰一下儿子,然后说,男子汉大丈夫的,将来还要成为淮南国子民的榜样呢,这点伤痛算个啥,况且了,这事不是你先挑起的吗,人家雷被都吓死了,赶快去给雷叔叔陪个礼,不啥事都没有了吗。但王后荼哪有这个胸怀和见识,只会心肝宝贝地护着,碎碎念地对雷被咒着,把个儿子宠得越发不像样子。再说雷被,看看在淮南国呆不下去了,就想远走高飞应征入伍打匈奴去。报告打上去,刘安说,想走是吧?先把他的一切职务免了,再把他关起来好好反省反省。气愤难当的雷被,从监狱里逃走,一步撩到京城,给有关部门写了一封信,揭发淮南国王父子的造反图谋。

然后,看她怎样做母后。荼啊,你不仅是妻子,是母亲,还是王后,需要做淮南国全体女人的榜样。君王可以讨厌某个姬妾,甚至可以连带着对她生的儿子 一并讨厌了,但你不能跟着讨厌,尤其不能跟着讨厌这个儿子。因为你是这个诸侯国第一家庭的第一母亲。家里的所有孩子,法统上首先是你的孩子,其次才是姬妾的孩子,你必须尽可能公平地呵护这些孩子,让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成为国家栋梁。你可好,对国王讨厌的庶出的大儿子刘不害不管不顾,不提醒国王政治上提携他也就罢了,连刘不害一家的基本生活都不予保障。刘不害是个老实头,但刘不害的儿子刘建咽不下这口气,小家伙瞅准机会,把爷爷、奶奶、太子叔叔等,一股脑儿告到了中央。

还有一件更不靠谱的事。太子刘迁娶了汉武帝的妈妈、皇太后的外孙女为太子妃。攀上高枝本来是个好事,但刘安一家害怕太子妃知道他们的造反图谋,所以想了个歪招,准备休掉太子妃。但太子妃的后台硬啊,所以刘安家设计了一套复杂程序,先让太子不爱太子妃,然后大家长刘安假装对此非常气愤,强制把太子和太子妃关在一个屋子里三个月,但三个月中,太子依然不亲近太子妃。太子妃好屈辱,这日子咋过啊,愤而提出离婚。这时候,戏精刘安从后台走到前台,他给朝廷写了一封道歉信,把太子妃送了回去。这一切,王后荼当然知晓,说不定这馊点子还是她出的呢,只不过司马迁不知情或者不屑于详细交代而已。在这件事上,作为君王喜欢信任的女人,如果能劝阻弥祸,就是为国家立了一件大功。如果煽风点火,那就是国破家亡的千古罪人。王后荼选择了后者。

由此可见,王后荼,别说没有母仪之尊范儿,连起码的做妈妈的人性都没有。这样的妈妈教育出来的子女,除了送死,还有什么好路数?


好女人是一所好学校。

一国王后,应该是国家高级女中的校长,带动全国的妈妈们做好妈妈,为国家未来培养子孙后代。

但王后荼空有王后的虚名,不担王后的责任。别说母仪天下了,比一个普通妈妈还不如。普通妈妈还有点人性,为了孩子的前途,还知道教育孩子不干坏事,王后荼则不仅不教孩子学好,还和老公儿女一起胡作非为。

如此母亲,子女焉能不败?

如此王后,国家焉能不亡?

读史卿曰:古人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历朝历代,无数宫斗,除了生存法则之外,后妃们的素质也是重要原因。看来,办个后妃学校,大大地必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