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869|回复: 0

如何与孩子探讨生命的意义

[复制链接]

如何与孩子探讨生命的意义

发表于 2025-4-16 00:21:43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869 0 查看全部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到了七八岁,明显对“死亡”感到好奇,经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人到底是怎么死的?人死会痛吗?人死了以后到底去了哪里……“当孩子表达对死亡的好奇时,家长不要惊慌,也不要含糊带过。”广东省东莞市第八中学心理老师李繁玲表示,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关注死亡是很正常的。“当孩子询问关于死亡的问题时,作为家长,我们要以开放、诚实、温和的态度进行回应,帮助孩子合理看待死亡,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面对死亡的恐惧与困惑。”

李繁玲建议,家长可以先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不妨从一个小的反问出发,问问孩子‘你觉得死亡是什么’,并由此开启对话,了解孩子的具体困惑以及好奇的点是什么,比如可能是因为害怕分离或是相关动画、故事、新闻引起的思考等等。先倾听,这样既能避免过度解释,又能更好地理解并回应孩子。”

李繁玲提醒,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有很强的想象力,很容易将死亡与其他概念混淆。“家长要避免含糊、委婉的说法,如将死亡比喻成‘睡着了’,这可能会让孩子害怕睡觉;也要避免生搬硬套医学理论或术语,这会让孩子更加困惑。家长可以用简单的语句、温柔的语气,直接向孩子解释死亡。例如,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像到了秋天,树叶会落下,当某个人死亡以后,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他的身体将停止工作,不能再呼吸,不能再与你说话和玩耍了。虽然死亡是无法改变的,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回忆和爱与他们保持联系。”

如果孩子感觉到悲伤或者害怕,家长要接纳这些情绪,并让孩子知道这些情绪的出现是正常的。李繁玲指出,此时家长可以通过一些肢体接触,如拥抱、摸头等方式安慰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安全与爱。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关注当下,将注意力转向积极的生命体验。如对话可以这样展开——

孩子:“小狗为什么会死?”

家长:“它的身体太老了。不过你看,我们手机里还有它摇尾巴的视频,它带给我们的快乐永远都在。你想画一张它的画贴在冰箱上吗?”

有的家长很纠结,不知道与孩子讨论“死亡”这个话题应该把握怎样的度。李繁玲强调,“关键在于要将死亡教育与生命教育紧密结合,要让孩子在理解死亡的同时,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珍贵”。

“无论哪个年龄阶段,与孩子谈论死亡时,都需要注意三个维度:一是事实维度,用客观科学的视角解释死亡;二是情感维度,接纳面对死亡时的负面情绪及感受;三是价值维度,要让孩子知道,无论死亡什么时候来临,生命都有自己的意义。”李繁玲强调,死亡教育、生命教育不只存在于一次对话中,而是贯穿于家庭教育的全过程。家长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时机,与孩子开启对话。如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可向孩子强调生命的珍贵,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帮助受灾人群,学会爱护生命;家庭共同出游时,可以带着孩子观察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感受生命的变化,一棵树春天要生长、开花,到了秋天要落叶,落叶相当于一部分死亡,但落叶飘下来,又会滋养大树的根部,让大树生长得更好,这就是生命生生不息的过程;亲子间可共同观看相关绘本与影片,在与孩子探讨绘本或影片内容的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

    (《羊城晚报》4.5 何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