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孩子吃了某种食物后,总会说自己肚子疼、恶心、胀气,还会拉肚子或便秘,甚至出现头疼、关节疼、皮疹等全身症状。家长有时会认为这是孩子“挑食”的表现。顺义妇儿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李永进指出,出现上述症状可能是因为食物不耐受,属于复杂的变态反应;长期食物不耐受可引发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问题,甚至生长发育迟缓。若怀疑孩子食物不耐受应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就诊,不要自行诊断或排除任何健康问题。
食物不耐受的症状有哪些?
1、胃肠道症状
腹痛:这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孩子可能会抱怨腹部不适或疼痛。
腹泻或便秘:食物不耐受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引起稀便或腹泻;还有一些孩子可能会便秘。
恶心和呕吐:常在摄入触发食物后出现,平常用餐过程中也可能发生。
胀气:消化不良导致气体积聚在肠道内,引起腹胀或胀气感。
2、全身性症状
疲劳:营养吸收不足可能导致能量水平下降,孩子会感到疲惫。
注意力不集中:食物不耐受可能影响认知功能,导致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
情绪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烦躁或易怒,这些情绪问题可能与营养不足或慢性炎症有关。
生长发育迟缓:长期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儿童的生长速度减慢,体重增长缓慢。
反复感染:免疫系统可能因营养不良而受损,导致孩子更容易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
3、特定食物不耐受的症状
乳糖不耐受:常见症状包括腹胀、腹泻、腹痛。
麸质不耐受(非典型克罗恩病):可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便秘交替,也可能伴随关节痛、头痛、皮疹等全身症状。
果糖不耐受:可能引起腹泻、腹胀、胃部不适。
甲硫氨酸不耐受:可能导致皮肤问题、指甲脆弱、头痛等。
若怀疑孩子食物不耐受该怎么做?
如果怀疑孩子有食物不耐受,应该先咨询医生或营养师进行专业评估和确诊。诊断通常基于症状、病史、食物日记分析和可能的血液测试或特殊饮食试验。
正确的诊断和管理对于改善孩子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自行诊断或排除任何健康问题,特别是涉及到孩子的健康时,应寻求专业医疗意见。
作者 | 顺义妇儿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李永进 编辑 | 刘家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