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又到秋裤显身手的季节。不过对于秋裤穿着的时间和方式,不少人还有疑惑,今天一次讲清。
首先,判断是否该穿秋裤,建议从两方面考虑。
气温:白天最高气温低于10℃时应穿上秋裤。随着气温降低,秋裤也应适当增厚。
自我感受:若双腿冰凉,从户外回来迟迟恢复不到正常温度就该穿。久坐或末梢循环不好的人,即使气温不是特别低,也会感觉双腿冰凉,应马上穿秋裤、厚袜。
网上有说法称,秋裤太紧反而不保暖,这是真的吗?
专家表示,紧身秋裤虽能增加腿部局部温度,但长时间紧绷容易导致血液流通不畅,让人感觉更冷。
此外,建议睡觉时最好别穿秋裤。穿秋裤入睡可能会感觉热,夜间容易踢被子,导致受凉感冒。且秋裤贴合身体,导致全身肌肉不能充分放松,还会影响血液循环。
近年来,一种“自发热”秋裤颇受追捧。专家表示,目前市面上的“自发热内衣”,大部分是利用纤维吸湿发热原理,就是吸收穿衣者自身水分,来实现发热功能。当纤维吸收水分时,纤维分子中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结合,水分子的动能降低,转换为热能释放出来。
选购“自发热”保暖衣时,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不适合干燥地区,冬天汗液少,纤维很难吸湿发热。
不适合皮肤干燥人群,易引起皮肤瘙痒。
不适合婴幼儿,婴幼儿皮肤娇嫩,容易造成不适。
不适合长期穿着,保暖衣在“吸湿-发热-排湿-吸热”的循环中往复,穿着一段时间后需要换下来排湿。如不能及时排湿,爱出汗的人会产生不适感。
据人民网科普、央视新闻客户端等
内容来源:浙江老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