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7110|回复: 0

温州话读《西游记》,收获了什么

[复制链接]

温州话读《西游记》,收获了什么

发表于 2024-12-13 18:53:11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7110 0 查看全部



  “话说孙悟空打死一头老虎,同唐僧再奔前程。师徒两人一边走一边讲,不觉日落西山……”12月9日,在温州图书馆一隅,一堂用温州话讲述经典名著《西游记》的有声阅读课程火热展开,学员平均年龄超过60岁,听得有滋有味。


  日前,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老年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扩大老年读物供给、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优化老年阅读环境等8条工作举措。


  当方言和名著碰撞,能为老年教育打开怎样的新思路?将给一方水土的文化传承带来什么火花?走进这堂“最老”阅读课旁听吧。


  方言读名著?大家着了迷


  9日这堂课讲的是《悟空勇斗小白龙》。身着一身黑色唐装,60岁的知名温州讲书艺人严建元一人分饰数角:孙悟空、唐僧、观音、白龙……只是语调声线的微妙转换,一人数角活灵活现。


  “一眙孙悟空绣花针背出(注:温州话中表示“拿出来”),其中一个贼伉(对)同伴讲:‘哈哈,想不到该个和尚还会瓯绣嘅,算不牢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哩’……”他的语调抑扬顿挫,讲述中妙语连珠包袱不断,不时引得现场老人哈哈大笑。


  不带一点动作演绎,一张嘴如何让人身临其境?课后,严建元向我们“解密”,其实这是温州话独具的特色,它与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不同,温州话拥有八个声调,与唐宋时期语音相似,语言充满音乐性和表现性。


  严建元不仅用温州方言讲述,还精心设计穿插着各种俚语,如“横直好好厘添添”(意为好上加好)“力不牢起”(意为受不了),这些地道的方言表达,让老人们既亲切又新鲜。他们不时地点头,互相交换着惊喜的眼神。


  学语言兼顾交朋友 在阅读中积极养老


  “天光(早上)、日昼(中午)、黄昏(晚上)……”


  课堂的角落里,一个略带低沉的男声引人注意——学员仇春波一边诵读一边心中默记,复盘当日课堂上新习得的方言词汇。


  这一边,带着切磋的心态,张跃跃、许莉两位阿姨和记者畅聊起来。

  许莉是一名新温州人,退休前曾从事外语教育,对语言学一直兴趣浓厚。当得知温州市图书馆的方言阅读课程,她第一时间报名,至今一期课程不落,成为这里的“铁杆粉丝”。她坐在前排,仔细地跟着PPT上的字句,每当严老师讲到精彩处,她总是第一个拍手叫好。“这个活动好啊,我不仅能学习温州话,最关键的是找到一群老同学,感觉自己年轻了不少。”她的神色中洋溢着活力和热情。


  张跃跃则是土生土长的温州人,这次的阅读体验让她直呼“有惊喜”。每当严老师讲到俚语时,她总能第一个反应过来。“这些老底子的温州话从小听老人讲,但是第一次听到出现在经典名著里,这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 张跃跃说,通过这样的形式“阅读”温州传统文化十分有意义。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老人们专注的脸上,大家围坐在一起,欢喜溢于言表。于老人们来说,这不仅是一堂阅读课,更是一场社交的盛宴,大家在这里找到了共鸣,也找到了快乐。


  千人阅读社群 “链”出银色新能量


  特约评论员 江显晶(温州市图书馆科技报刊文献服务部主任)


  老龄社会中,人的精神需求凸显。如何扩大老年读物供给、加强数字资源建设、优化老年阅读环境?


  作为全国最早设立老年分馆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温州市图书馆正在努力用老年阅读链接幸福晚年的应用场景。


  实践中,阅读并不局限于用眼睛读书,我们希望通过有声读名著的形式,让越来越多的老人拥抱更有活力的60+。


  从打造特色阅读课程、开设银龄阅读专架到举办中老年阅读马拉松活动,我们尝试用一系列“适老化”阅读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兴趣。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一位91岁高龄的阿婆,在女儿的陪同下专程赶来参加阅读马拉松活动,长达3小时的阅读活动中,老人全程兴致勃勃地拿着笔在纸上认真地做书摘,这个精气神儿让旁边的“小书迷”都佩服不已。


  今年以来,温州市图书馆开通“书香门递”阅读服务,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这条服务专线很快被一批70岁以上的老书迷打成“热线”,纷纷联系工作人员将书籍邮寄到家中阅读。


  目前有超过1000位老人加入温图线上读书社群,通过便捷借阅服务和丰富文化活动,找到同频共振“书搭子”,在充实书香时光的同时,点亮了银发生活。


记者 陶悦清

来源:浙江老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