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11752|回复: 2

邻人“认”斧有错吗?

[复制链接]

邻人“认”斧有错吗?

发表于 2024-11-9 23:38:20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1752 2 查看全部

有一个人丢失一把斧头,他怀疑是邻家的儿子偷走了。看他邻居儿子走路的姿势,像是偷斧子的;面部表情,像是偷斧子的;言谈话语,像是偷斧子的;所有的动作态度,无不像是一个偷斧子的人。不久,这个人在山谷里掘土,找到了自己丢失的斧子。第二天,他又看见邻家的儿子,动作和态度再也没有一点像偷斧子的人了。这就是著名的“邻人疑斧”典故,语出《列子》之说符篇。

wKgLe1xNm6KxHs-mAAICS2ZWsNg284.jpeg
(图片源自网络)


因为主题先行,未审先判,先就怀疑上邻居家的儿子,所以造成很多误会,怎么看邻居家的儿子都像是偷斧子的人。这是人们认知事物时需要格外注意的,人不能犯主观主义的错误。

但问题是假如一开始,丢斧子的人就关注斧子本身,又假如他发现邻居儿子正在使用自家的斧子,他认出、指认自家丢失的斧子,他有错吗?

在列子那个年代,斧子可不是现代工厂生产的,斧头是铁匠敲敲打打捣鼓出来的,斧把是木匠又锯又刨加工出来的,每把斧子原本就不太一样。再加上生产日期的不同,使用习惯的差异,磨损程度的不同,维修手段的差异,每把斧子就更是极具个性。假如丢失斧子的人,根据自家斧子的种种特点,确实在邻居儿子那里发现了这把斧子,他当然有理由指认那把斧子就是自家斧子。

我们再假设,这个丢失了斧子的人向官府报告了,官差听完叙述,核实完情况,赶到他邻居儿子家,果然发现丢失的斧子他邻居儿子家,核验无误,那么这就叫做一时“人赃俱获”。套用今天的常用语句,可谓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厉惩罚。

在这一虚拟案件中,斧子是怎样从失主那里跑到邻居儿子那里的,这是个枝节问题并不重要。就算重要,也是不需要失主提供解释的,即令事实上邻居儿子那里存在一个偷窃日记,里面记载了偷斧子的整个过程,这也是不需要失主提供的。甚至,也不需要邻居儿子呈上公堂。简言之,斧子自己是不会跑到邻居儿子家的,一定是有人携带它才跑到的,但无论具体怎么跑的,都不影响斧子是失主家的这个事实成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98

帖子

39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5
李火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0 22:45:55 显示全部楼层

失主有权报警,
有权指认自己的斧子;
至于斧子是怎样跑到邻居儿子家的,
这个问题不应该问失主,
应该问得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98

帖子

39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5
李火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3 00:31:10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这个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