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力已基本恢复的李阿姨到医院复诊。说起此前的奇怪经历,李阿姨感慨,要不是自己足够重视,差点就出大问题了。
两个多月前的一天,55岁的李阿姨在家看电视,突然窗外电闪雷鸣,小外孙吓得直哭。但李阿姨却感觉,事情好像不太对劲。
“小外孙边哭边说,响雷好可怕。我发现,我能听到外孙的哭声,但听不到窗外的雷声。”李阿姨回忆,担心不已的她,第二天就到医院耳鼻喉科做了检查。
听力检查结果显示,李阿姨低中频区听力跌至谷底,被诊断为右耳突发性耳聋。
医生表示,听力损失主要分为两种,低频和高频听力损失,两种听力损失的症状完全不同。
在众多听损人群中,高频听力损失的较多,耳朵听不到频率高且声波短的声音,比如儿童的哭闹声,汽车或火车等交通工具产生的噪音,知了、蟋蟀等昆虫发出的叫声,鼓风机、车床等运作时发出的声音。
李阿姨得的是低频听力损失,耳朵无法分辨频率低且声波较长的声音,比如雷声、冰箱的嗡嗡声、汽车或飞机发动机的声音、音乐会中的低音部分等。所以,李阿姨能听见外孙的哭声,却听不到窗外的雷声。
确诊后,李阿姨采取了多种治疗手段,但都没有明显改善,此后,她来到浙中医大二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针灸科就诊。
该院张宜默主任医师认为,患者突发性耳聋是肝胆火旺、气滞血瘀引起的经络闭阻、耳窍不通,由此确立清泻肝胆、活血通络的治疗原则。针对李阿姨的情况,医生采取针灸和药物并用的治疗方式。目前,李阿姨的听力已基本恢复。
相关研究显示,常熬夜加班者,常饮酒抽烟者,生活不规律者,抵抗力低下者,鼻窦炎、慢性鼻炎、鼻咽炎、鼻咽部肿瘤患者是低频听损高危人群。长期受到噪音污染的工人、60岁以上老年人、误服耳毒性药物的患者,以及有耳聋家族史的是高频听损高危人群。
张宜默表示,不论是低频还是高频听力损失,一旦感觉耳朵不适,都建议及时到正规听力机构或医院进行检查,以确定听力损失的性质与损失程度。
(通讯员 郑莎 记者 戴虹红)
来源:浙江老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