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3569|回复: 0

饮食有节,出行有度,助你避坑假期“健康劫”

[复制链接]

饮食有节,出行有度,助你避坑假期“健康劫”

发表于 2024-10-1 18:57:52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3569 0 查看全部
 



国庆假期,无论是外出游玩,还是宅家休养,都不可忽略对健康的关注。


如何愉快且安心地度过这个长假?记者请教各个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为大家梳理这份长假健康攻略。


呵护肠胃:保持规律饮食营养均衡


节日期间食物丰富,在储藏不当的情况下,细菌和病毒极易繁殖,再次进食这些食物就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


此外,假日期间,不少人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吃饭时饥一顿饱一顿,胃肠功能被严重削弱,容易出现腹泻、腹痛等现象。


浙江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营养科主任朱琴提醒,保护肠胃,不要等到节后再说。


节日期间,丰盛的饭局看似各类菜色都有,似乎能满足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其实不然,比如膳食纤维就在咀嚼大鱼大肉的过程中慢慢流失。一些人大吃大喝后会出现便秘或排泄不顺等情况,就可能与膳食纤维摄取不足有关。所以,吃大餐不要只盯着荤菜,要多吃新鲜蔬菜,以补充足够的纤维素。


聚餐后,老年朋友一日三餐最好适量增加玉米、燕麦等,并注意增加深色或绿色蔬菜的食用比例。


医生表示,总的来说,长假期间饮食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注意胃部保暖,及时增添衣物。


其次,避免吃生冷食物,防止肠胃受凉不适。肠胃“三分治,七分养”,对于有肠胃病史的人更要注意养护肠胃。比如,早餐可喝一些小米粥,很是养胃;晚餐适当减少豆类、糯米等不易消化食物的摄入,减轻肠胃负担。


如果出现相关病症,要尽早治疗。否则,长期的消化不良、腹泻等,可能使轻微的肠胃不适向慢性胃炎和慢性肠炎等转变。


长途旅程:防范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蒋劲松教授提醒,长途旅行中容易出现颈肩、背部、腰部酸胀疼痛,如疼痛不缓解甚至加剧,且观察发现小腿皮肤表浅静脉有曲张,一定要警惕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医生表示,久坐不动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于长途旅行乘坐汽车、火车或飞机者,个人空间小,肢体活动严重受限,且局部环境中空气干燥,饮水量可能也存在不足,致下肢血液瘀滞、血液黏稠、循环速度减慢,就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因此,对于长途坐车(火车、飞机)者,蒋劲松建议,出行穿着要宽松,尽量不穿紧身衣裤,以避免血流不畅。路途中多饮水,促进血液循环,但别饮酒。有条件的,最好每1-2小时起身活动。如没有空间活动,可以坐着活动脚踝、小腿,如足背上抬,脚尖画圈,抬高大腿,反复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一旦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情况,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此外,医生提醒,如果出现活动时呼吸困难、喘气时胸痛或上腹痛,或突然出现少量咯血甚至晕厥、休克,要警惕可能发生肺栓塞。


关注血压:

警惕季节变化叠加长假疲劳


为什么不少人一到假期血压就升高?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俞蔚表示,依据往年情况,每年国庆假期结束前,就诊小高峰如期而至,就诊者集中在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


国庆期间,少不了走亲访友。对于本身就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心情激动、吃饭不规律、休息不规律,吃药也是想起来就吃,需要长期规律服药的高血压患者很容易在此时突发急性并发症,比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脑卒中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到假期,不少朋友酒席连连,饮酒过多,血管容易失去弹性、变硬,引发健康问题。


同时,俞蔚提醒,眼下是季节转换之时,一些较为敏感的患者本就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加之部分人在长假中可能过度劳累,容易出现身体不适,因此,更应关注血压,保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和,把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关注血压“不放假”。


此外,国庆假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登革热等动物源性传染病均需重点关注。尤其选择出境游的朋友,务必提前了解当地的登革热、疟疾、猴痘、奥罗普切热等传染病疫情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


记者 徐小翔

通讯员 陈雨虹 杨陶玉



来源:浙江老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