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4178|回复: 0

生在红旗下 长在新中国。 50后:第一代“接班人”

[复制链接]

生在红旗下 长在新中国。 50后:第一代“接班人”

发表于 2024-5-31 19:50:46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4178 0 查看全部


  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孩子,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第一代。他们带着父母“建设新中国,迎接新时代”的嘱托,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从童年走向少年、成年,与共和国一起成长。


  童年时喜欢玩具车,现在热衷自驾游;童年时学唱军歌,现在唱响老年大学声乐课堂……50后有自己专属的童年乐趣与儿时回忆。几十年过去,他们依旧心怀童真,一如少年。翻看老照片,儿时的梦想在此刻照进现实,温暖延伸。


  小小方向盘转出“大世界”


  1952年11月,阮加平在杭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半年后接种卡介苗。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用于婴幼儿的疫苗,阮加平成为最早的疫苗受益者之一。此后,阮加平跟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嘉兴,陆续接种天花、百日咳、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等疫苗。


  “疫苗伴随我从幼年、童年、少年走向成年,给了我健康平安的人生。”如今,阮加平还珍藏着这张卡介苗接种证,他说,这张有71年历史的接种证见证了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起步与发展。


  男孩子从小对车就有天然的热爱,阮加平也不例外,车在他的童年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


  儿时的阮加平看到各式各样的车便兴奋不已。1956年,父母带他到杭州大华照相馆,留下一张手握方向盘、开着玩具车的照片。此后,他便立下遍览祖国大地的梦想。


  退休后,阮加平完成“重走红军长征路”“赣闽粤红色苏区行”等4项主题旅行,实地研究党史,编写2万余字资料。作为少先队和共青团课外辅导员的他,还结合自己的旅行经历讲述革命故事,传播红色文化,助力下一代健康成长。


  “军娃”唱响军旅红歌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集陆、海、空三军之合力,以雷霆万钧之势,对盘踞在浙东海域一江山岛的国民党军进攻。当时,魏兵的父亲是某飞行团团参谋长,母亲是飞行员文化教员。魏兵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生于军营。单名一个“兵”字,是父母对她的期许,希望她永远牢记自己是军人的后代。


  身为“军娃”,魏兵和家中四姐妹一直跟着部队转战南北,逐渐习惯了随军迁居的生活。她经常听身经百战的叔伯们讲战斗故事,儿时便会唱八路军军歌。


  部队大院里的军人来自全国各大野战军,不同的饮食习惯让魏兵能品尝来自五湖四海的美味佳肴。“隔壁住的梁叔叔,母亲是山东人。她经常在家门口支个平底锅烙韭菜盒子,香味飘得满院子都是,常常分给我们吃。”魏兵说,韭菜盒子的味道成为她一生难忘的回忆。


  每到周末晚上,部队会组织看电影,以《英雄儿女》《地道战》等红色电影为主。魏兵至今仍记得《英雄儿女》中的经典场景:“战士王成对着步话机大喊‘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他手握爆破筒冲向敌人的形象,像一尊雕塑般,永远矗立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深处。”


  魏兵每天听着军号声,在英雄辈出的氛围里长大,骨子里注入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如今,退休后的魏兵因为与红色革命歌曲有着不解情缘,报名参加嘉兴老年大学声乐班,在这里重拾旧爱。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希望通过激情昂扬的歌声重温儿时最美好的回忆,讴歌党的丰功伟绩,献上最真挚的祝福。”魏兵说。


  代表歌曲:

  《让我们荡起双桨》: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的主题曲。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儿童合唱团演唱的歌曲,发行于1957年。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原为1961年公映的电影《英雄小八路》的主题曲,后被选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代表节目:

  《小喇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儿童广播《小喇叭》节目于1956年9月4日开播,有趣的故事、优美的歌声、做不完的游戏和猜不够的谜语,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


  “嗒嘀嗒,嗒嘀嗒,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这句清脆爽朗的童声开场白和响亮的喇叭声,承载着50后的童年记忆。


  当年为孩子们讲故事的人,是孙敬修和康瑛;当年听故事的人,已经从小朋友变成爷爷奶奶,但那些曾经被《小喇叭》浸润的童年,满溢温馨与甜蜜。收听《小喇叭》,总能找到那颗“少年心”。


  代表服装:

  白布衬衣、蓝裤子、红领巾


  代表游戏:

  打弹弓、滚铁环、翻洋片、扔沙包等


 本报记者 王杭晨

  通讯员 牟凤娇


来源:浙江老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