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振忠 于 2025-9-7 00:08 编辑
文、图 / 王振忠
河北张北“天路小镇”拍摄
已经立秋多日, 看秦皇岛天气预报, 半月内仍然有几个下雨的日子。 秦皇岛今年特别多雨, 入夏以来, 隔三岔五地总要来一场雨, 7、8两个月间, 有那么几个时间段几乎天天有雨, 这有点反常。 在我来此几年的经验里, 秦皇岛虽然靠海, 但不是海洋气候, 是个缺雨少雪的地方, 我记得有一年夏天连着2个多月没下一点雨, 树都要枯死。 网上看各地消息, 多雨的不仅仅是秦皇岛, 整个北方都是, 就连因缺水而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 近几年频发洪水, 已经断流多年的塔里木河又恢复了奔流。 新疆若羌县有个台特库玛湖, 是塔里木河的尾闾湖, 因塔里木河断流, 该湖也干涸多年, 十年前, 我旅游路过若羌县, 看到湖区汪洋一片, 通过湖区的公路不得不多次加高, 以高出水面保持通行。 就连那个在卫星上看着像人耳朵的罗布泊, 已经干涸了几个世纪, 由于近几年不断有水注入, 面积不断在扩大, 外网都在惊呼这个大自然的重要变化。 雨水多了植物就繁茂, 今年去秦皇岛各个景点旅游, 植被都很茂盛, 草长的比人还高。 今年秦皇岛的各种水果大丰收, 应该和山区降水丰沛有关系。 7月去张北、锡林郭勒盟旅游, 那儿本是半干旱之地, 我看到的却是青草遍地树木青郁, 据央视报道, 锡林郭勒盟的牧民今年收获牧草颇丰, 比往年多了3倍有余。 据历史学家考证, 汉、唐两个朝代为何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兴盛, 原因很多, 小冰川期结束气候渐渐变暖北方雨水增多是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我国普遍缺水的北方来说, 雨水多, 就意味着丰收, 就意味着富足, 就意味着强盛。 很多年了, 有一个消息总在网上“晃” 说的是国家有一个“红旗河”规划, 要把西藏的河水引流到新疆, 工程建成后, 新疆将增加12亿亩地, 多养2亿多人, 前景非常诱人。 我不知这消息真假, 但我知道如果新疆有了大量的水, 那连垠的沙漠、戈壁都是良田。 据媒体报道, 因为雨水增多和技术进步两个原因, 一直靠内地支援粮食的新疆接连几年粮食大丰收, 不但自给自足, 还向全国输出粮食, 成为7个粮食输出省中的一个。 这都是雨水增多的福啊! 但是,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好: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气温升高带来了北方的雨水增多, 但也带来了让人难熬的高温气候, 不说中国南方本就热的气候, 如今更热成了火炉, 就连一向不是很热的北方, 如今也经常在40度高温里煎熬。 在我们的经验里, 这气温是一年高过一年, 按这趋势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迟早一天地球会变成一个真正的"火星", 将人类烧灭。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祸, 让我们欣慰的是国家做了积极的应对, 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减少碳排放, 减缓气温增高的步伐, 放眼世界可以豪迈的说, 我们国家做的最好最超前。 就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而言, 火电、水电、核电、光伏电拼命地建, 天再热, 不会断电的空调让我们安然度过夏天。 我现在忧虑的是科技先进工业发达, 又自称世界领袖的美国怎么会睁着眼说瞎话, 说气温增高是骗人的话, 不但退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组织, 还要不管不顾地发展多碳工业, 他们的头被驴踢了吗?
锡林郭勒盟牛奶湖拍摄
篇后注: 本文不是诗。 之所以采用诗的句式, 是为了适应手机阅读, 让读者读着不累。
锡林郭勒盟牛奶湖拍摄
河北张北“天路小镇”拍摄
河北张北“天路小镇”拍摄
河北张北“天路小镇”拍摄
秦皇岛海港区望峪山庄拍摄
秦皇岛昌黎县碣石山拍摄
秦皇岛昌黎县碣石山拍摄
秦皇岛龙云谷景区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