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40|回复: 0

日本女人为什么比男人长寿6年

[复制链接]

日本女人为什么比男人长寿6年

发表于 2025-7-26 23:16:45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日本厚生劳动省于7月24日发表了“日本人平均寿命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达到了87.13岁,连续40年高居全球第一,而日本男性的平均寿命为81.09岁,排在世界第六。


这意味着,同样生活在日本列岛,女人平均要比男人多活6年。这一性别差距不仅持续多年,而且在全世界也比较少见。于是,我想到一个问题:日本女人为什么普遍比男人更长寿呢?


一早起来,我在日本网络上搜寻了许多资料,查找日本女人比男人长寿的原因,结果发现,有三大因素拉开了日本女人与男人的生命周期。


先从生理的角度说起。日本的医学研究发现,女性的免疫系统比男性具有更强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女性的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这种激素不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还能一定程度上延缓衰老。而男性在中年以后,体内睾酮水平下降得更快,更容易诱发代谢类疾病和情绪不稳定。


但如果只从生理讲,那全世界的性别寿命差距都该一样大。而事实上,日本女性与男性之间相差6年以上的寿命差距,不得不说,与日本社会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背景有很大关系。



日本男人长年累月活在“社畜文化”之中。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终身雇佣”成了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男人一旦进入公司,就仿佛上了一列不能停的列车——加班、应酬、喝酒、早出晚归,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尤其是在泡沫经济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男性,他们将全部精力投入职场,把“家庭”变成一个用来短暂休息的地方,而不是心灵的港湾。


反观女性,虽然也面临家庭与工作的双重压力,但由于社会角色的不同,她们更多参与社区活动、维系家庭关系、注重饮食与生活节奏。很多日本主妇对于健康饮食有极高的执着,蔬菜、水果、发酵食品的摄入远远高于男性。她们之间还有一种天然的“长寿交流圈”——参加集体旅游、泡温泉、唱歌、插花、做义工活动,在互动中保持情绪的平衡和生活的满足感。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是吸烟与饮酒。在日本,吸烟的男性比例长期远高于女性。虽然近年来有所下降,但数据显示,男性的肺癌发病率仍远高于女性。而饮酒文化在职场男性中根深蒂固,从“同僚交际”到“接待文化”,过度饮酒常常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另外,从疾病数据看,近年来日本因心脏病而死亡的人数逐年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整体寿命。但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老衰与肺炎的死亡人数有所上升,尤其集中在高龄男性人群。这说明日本社会正在面临一个新的课题——如何让男性在“退休后”也能拥有一段有尊严、有活力的晚年生活,缩短男女之间的寿命差距,解决“6年问题”。


日本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鼓励“男性参与育儿与家务”“退休后重新参与社会”。埼玉县、茨城县等一些地方政府还组织“老年男性家政学习班”,教他们做饭、打理家庭,甚至如何交朋友。甚至组织老年婚恋俱乐部,虽然成效尚未可观,但这至少是一个新的尝试。


其实,日本女性的长寿,不只是“多活几年”的问题,而是一种与自然和社会和解的生活方式的体现。她们没有活得那么急躁,也没有一味追求所谓的成功,更懂得适度的节奏与身体的对话。日本男人,如果能学会放下“争强好胜包袱”,也许能在平均寿命排行榜上,再往前多走几步。



许多人在退休后陷入“无所事事”的状态。因为长年围绕公司构建起的人际关系和生活节奏一旦中断,便感到失去目标和存在感。日本有个词叫“濡れ落ち葉”(意为“湿落叶”),用来形容退休后的老公整天黏在妻子身边、无所适从的状态。这也是不少日本主妇调侃老公退休后最大身心危机的笑谈。


更严肃的问题是,孤独。


男人常常压抑情绪,不爱表达、也不求助,也不哭不闹,容易引发抑郁、焦虑和心脑血管疾病。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显示,高龄男性独居者的抑郁症比例和自杀率远高于女性。相比之下,女性更善于维护与子女、邻里、朋友之间的关系,精神支撑更为丰富。她们从“母亲”“妻子”的角色中走出后,往往能迅速适应“自己”的身份,而男人却容易被“失去社会角色”的焦虑所吞噬。


所以,男人到老,需要找个可以倾诉的朋友、伴侣,或者通过运动、冥想、写作来释放压力。保持社交,别做“孤独的老头”。


如果说,日本女人的长寿是一种“活得精致”,那么,日本男人想要追上她们,不光要靠医疗进步,更需要在心理和生活方式上做出转变。那不是多走几步路、少吃几口肉那么简单,而是要重新定义“活着”的意义。


活得久、活得动、活得清醒、活得有尊严——才是活着的真正意义。


来源:静说日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