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立峰
近日有网友通过“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反映,家里两位七旬老人因"超龄"被拒入住酒店,引发关注。梳理此事不难发现,涉事酒店将"70岁以上需年轻人陪同"写入条款,表面看是一种"年龄歧视",实则暴露了服务意识的僵化与经营思维的固化。
(图片源自网络)
"恐老症"本质是风险规避的异化表现。从法律视角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酒店单方面设置年龄门槛已涉嫌违法。更吊诡的是,当舆论发酵后,该酒店将条款悄然改为"年满18岁",这种"锯箭疗法"式的整改,恰恰证明其原有规定既无法律依据,也缺乏行业支撑。涉事酒店所谓"员工沟通不当"的辩解,也暴露出其系统性服务标准的缺失。
当前,老年群体的消费能力与服务需求正在重塑市场格局。如果简单以年龄画线进行经营管理,无异于将具有消费潜力的银发群体拒之门外。银发浪潮下的服务创新,需要超越简单的风险管控思维。比如,民航业的"无陪伴老人服务"机制——通过健康申报、紧急联络人备案、定期巡查等组合措施,来平衡安全与服务,就可以借鉴。正如四川省旅游协会相关负责人说的那样,真正的服务升级不在于将老人归类为"特殊群体",真正重视老年游客的需求,提供适老化服务才是行业共识。
来源:四川在线 2025-05-07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