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 岭
《红楼梦》里吃的故事,多数发生在大观园里。其中写得最生动、最精彩的桥段,除了“茄鲞”,就是“螃蟹宴”。
第三十七回,史湘云来了,没赶上“海棠诗社”,非常懊恼:这写诗,怎么能不带上她呢?于是她就说:“明日先罚我个东道,就让我先邀一社可使得?”大家都说好。当天晚上,她住在蘅芜苑里,跟宝钗住在一起。她跟宝钗的私交最好,她也最敬佩这个宝姐姐。有什么烦难之事,她不能跟别人说,只能跟宝钗说。例如,她从小父母双亡,是跟着婶娘过日子。婶娘对她并不太宽厚,每个月的月钱又少,干的活儿又多。虽然女红针黹是每一个女孩子都要做的,但是,你看看大观园里谁正经做针线活儿?只有一个史湘云,她在家里每天做活儿做到二更天,很苦。因为不是自己的亲爹娘,也说不出什么来。亏得这孩子“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这些事不大往心里去。但是,难受起来也得找个人说说,她只跟宝钗说,所以宝钗最了解她。
睡觉前,宝钗跟她商量起诗社的事儿,给她泼了点儿冷水。宝钗说:你要做东是不是?做东是要花钱的,如果钱不够了,你是朝这里要呢,还是回去跟你婶娘去要呢?这一下把湘云给问住了。是啊,自己每个月也就那几串子钱,是不够的呀。湘云这才明白过来,话说早了。这怎么办呢?看看宝钗怎么说:
这个我已经有个主意。我们当铺里有个伙计,他家田上出的很好的肥螃蟹,前儿送了几斤来。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有多一半都是爱吃螃蟹的。前日姨娘还说要请老太太在园里赏桂花吃螃蟹,因为有事还没有请呢。你如今且把诗社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得的。我和我哥哥说,要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上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
湘云听了,心中当然感服,极赞宝钗想得周到。宝钗接着说:
我是一片真心为你的话。你千万别多心,想着我小看了你,咱们两个就白好了。你若不多心,我就好叫他们办去的。
的确是这个情况,也就是史湘云,宝钗能出这个主意。要是换了黛玉,宝钗是绝不能这么说的。
螃蟹宴有着落了。大家接到湘云的邀请,都很开心,尤其是老太太。湘云是史家的人,她请客,其实是给老太太脸上添光,老太太当然要来了。老太太说“咱们扰她去”,一家大小就全来了。
螃蟹宴设在哪儿呢?肯定是在园子里了。园子里什么地方呢?当然是最好的赏桂花处。进园子过了假山不远,小山坡的上边就有两棵桂花树开得正好,对面隔着水就是藕香榭。这藕香榭在水中央,四面都有桥,或者通到岸上,或者通到半山。
藕香榭四面开窗,采光、透气、观景都非常好。地方也宽敞,可以摆上三桌。第一桌是上桌,老太太带着宝玉、黛玉、宝钗,还有一位是薛姨妈。薛家是亲戚,一定要坐上桌。第二桌略靠东面下首,是王夫人和做东的史湘云,陪坐的有迎春、探春、惜春姐妹。这是两个主桌,每桌坐五个人。靠门口处设了一个小桌,这小桌就两人,一个是王熙凤,一个是李纨,俩媳妇。她们俩这一桌形同虚设。为什么呢?这俩人没时间坐下来吃,得张罗着,一会儿给这个剥螃蟹,一会儿给那个剥螃蟹。
外头廊上两桌,坐的都是所谓的有脸的大丫头。像贾母的丫头鸳鸯,跟着王熙凤的平儿,以及琥珀、彩霞、彩云。山坡上另摆了一桌,袭人、紫鹃、司棋、待书、入画、莺儿、翠墨等一处共坐。山坡桂花树底下铺下两条花毡,那些负责答应的婆子及小丫头等也都坐了,只管随意吃喝,等使唤再来。
螃蟹上来了,吃着螃蟹喝着酒,大家都很开心。王熙凤里外张罗着,跟鸳鸯说:你该敬我一杯酒,为什么呢?我替你伺候着里头,你好在这儿慢慢吃啊,鸳鸯赶快倒了杯酒敬她。平儿极有眼色,忙剥了一壳的蟹黄给王熙凤。结果互相打趣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蟹黄抹在王熙凤的脸上了。里头坐着的老太太听见外头闹闹嚷嚷的,问什么事儿。鸳鸯要讨老太太的开心,就说,平儿她们主子奴才两个为争吃螃蟹打起来了,平儿抹了她主子一脸子的蟹黄子。老太太笑着说,你们都可怜可怜那个凤丫头,给她点儿小腿子肉,给她点儿脐子肉吃吧。大家都知道,螃蟹脐子是不能吃的,小腿子上是没有肉的。这就是贾母老太太的一个雅噱,所以大家都跟着笑成一片。
只有一个人的表现一反常态,谁呢?史湘云。她什么表现呢?她做东,自然要前后张罗。王熙凤跟她说,你就坐下来,踏踏实实吃你的,我替你张罗。但她肯定坐不住,不能光让别人忙活。凡湘云出场,每次都是大笑、大闹,这是她的性格,从来没有消停的时候。但是,这一次的表现却是“出一回神,又让一回袭人等,又招呼山坡下的众人只管放量吃”。
写湘云“出一回神”,全书仅此一见。如许热闹场面,又是东道主,正应该尽欢的,却“出一回神”,为什么?
《红楼梦》中“无泛泛语”,看似平淡、漫不经心的一笔,常常是作者最用心的地方。“出一回神”这四个字在读书的时候经常被忽略,实际上是写史湘云最重要的一笔。史湘云怎么了?
大家设身处地替湘云想一想。谁请大家来的?史湘云。谁做东?史湘云。谁花的钱?宝钗宝姐姐,不是史湘云。好了,拿着别人的钱,自己做东,这心里边该是什么滋味呢?
虽然几篓子肥蟹显得挺多,但是,众人一分,加上又给赵姨娘送去两只,后来还被王熙凤要走了十来只,根本不够吃。正像后面周瑞家的跟平儿的一番对话。周瑞家的说:“若是上上下下只怕还不够。”平儿道:“哪里够,不过都是有名儿的吃两个。那些散众的,也有摸得着的,也有摸不着的。”史湘云知道不知道这种情况?当然知道了。拿着不够吃的东西,还要招呼山坡下的众人“只管放量吃”。这心里边又该是什么滋味呢?史湘云能不“出一回神”吗?
所以,这个段落,表面上是写吃螃蟹,实际上是写人物。写了这么多人物,最后要烘托出来的、要重点描摹的,是一个史湘云。
这就是曹雪芹写人物的特殊笔法,不是一次写尽,而是有如画家“三染法”。东一笔西一笔,前一笔后一笔,主一笔辅一笔,正一笔侧一笔,这样才能把一个人活画出来。史湘云没心没肺、闹闹嚷嚷,居然也有“出一回神”的时候。而且,这么重要的一笔,竟藏在不显山不露水处,须细细地读、反复地品,才能悟到个中滋味。
(《〈红楼梦〉中的饭局》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出版)
来源:文摘报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