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个名叫Hogewey的小村子,被称为是“老年痴呆村”。因为,在这里生活的都是有阿兹海默症或其他失智症的老年人。这里看上去跟普通村子没什么两样,但是,里面除了患者之外,其他都是护理员或医疗人员,其实,这是一家专门收养失智症老人的养老院。
在Hogewey村里,有广场、剧院、邮局与超市等设施,村子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有摄影机24小时监控老人们的行动。在这里工作的护理人员都身穿便服装扮成“园丁”,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在里面生活的老年人。 养老院里没有病房与高墙,没有守卫、门厅和走廊。6、7个老人住在一间房里,由一两名护理人员照顾。老人们居住的23栋房屋各具特色,家具也是根据他们记忆中的样子布置的。这里有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和21世纪初风格的房子,家具也布置得十分用心,甚至,连桌布都是当时风格的,因为,这会使住在这里的老人们有家一般的感觉。 1979年,哈佛大学的艾伦·兰格教授和她的学生们在匹兹堡一所教堂里精心搭建了一个“时光胶囊”:这个地方被布置得与20年前一模一样。 随后,兰格教授邀请了16位年龄都在7、80岁的老人,随机分配8人一组,分成两组,一组要求他们努力让自己生活在1959年,另一组则用怀旧的方式谈论和回忆1959年发生的事情,就这样让他们在“时光胶囊”里生活一个星期。 在这一个星期里,这些老年人都“生活”在模拟的1959年的环境里,他们听上世纪50年代的音乐,看50年代的电影和情景喜剧,读50年代的报纸和杂志,讨论卡斯特罗在古巴的军事行动,美国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同时,还要求这些老年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一起布置餐桌,收拾碗筷。自己穿衣服,不用他人搀扶着自己走路。 一周后,实验结果发现,两组老年人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他们的视力、听力、记忆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血压降低了,平均体重增加了3磅,步态、体力和握力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那些“生活在1959年”的年老人进步更加惊人,他们的关节更加柔韧,手脚更加敏捷,在智力测试中得分更高,有几个老人甚至还玩起了橄榄球。 兰格教授对此实验结果的解释是:我们身处一个崇拜青春而厌弃老年的社会。她认为,“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她说,“老年人的虚弱、无助、多病,常常是一种习得性无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 Hogewey村的创建者Yvonne van Amerongen的想法来自自己的亲身经历。 20多年前,她是一家荷兰老式养老院的员工。每天都能在一线见到老年人的一些痛苦的情景,她心想,绝不让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父母的身上。一天,Yvonne的母亲打来电话告诉她,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这件事促使她产生了开设一家居住环境更佳的养老院的想法。在20年的时间里,她为养老院筹集资金,终于建成了“道具村庄”——Hogewey村。 目前,Hogewey村只收容患有严重痴呆症或阿兹海默症的人,而且,除非病人过世,否则不会有空位。从2009年到现在都还没有出现空位。 2013年,CNN(美国有线广播电视网)采访这里的住户,他们发现,这些病人吃的药变少了,也更能吃了,重点就是,他们比那些生活在一般赡养院的老人更开心! 现在,"痴呆症村"(Dementia Villages)作为照顾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患者一体化解决方案,在欧洲和澳洲广受欢迎。目前,美国也开始兴起。《纽约时报》评论说:“这看起来像是大家庭护理的未来趋势”。 关于痴呆症村模式是否优于传统的痴呆症患者康养护理方式,有关循证研究和证据仍在收集评估中。因为,不清楚痴呆症村是否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健康行为、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所以,痴呆症村模式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和挑战。 目前,在美国新泽西州也建立了类似的痴呆症患者居住村的项目。预计未来几年中,将打造一个融合乡村环境和多元化服务的适合宜居的痴呆症村。 专家认为,这不仅仅是一种特殊护理设施和居住环境,更是为特殊居民着想,让他们继续和社区紧密相连,是一种具有包容性的特殊社区。这种基于自然社区的痴呆症护理模式已经展现出一种面向未来、更为人性化的康养理念,可以成为全球,包括中国的养老行业极具价值的参考案例。 来源:搜狐 —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