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信息化和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随之不断改变,简单、快捷、无负担的“轻量化”“浅缘化”社交正在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新选择。
这种“轻量化”社交打破了传统的社会交往评价体系。在以往的社会关系网络中,个人往往是作为被评价的对象,由他人来评判个人的为人怎么样、能力如何,但现在个人成了自己关系网络的审视者,交往对象、社交功能等都被个人首先按照自我标准排序,这时“悦己”就成了社交选择的主要依据。例如“搭子”社交,就是仅仅因为在某些方面投缘而形成的社交关系,比较看重交往提供的单纯功能和即时性的情绪价值,而把复杂的、长时段的尤其是可能涉及利益的工具理性价值排除在外。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王德福表示,当下青年的社会关系网络很多都摆脱了地缘、血缘的限制,因学业、职业产生的关联,因为存在竞争性、不稳定性等因素又难以发展为深度的社会关系,从而也失去了相当多的真实世界复杂关系的社交训练。随着浅缘化交往越来越普遍,现在很多年轻人会产生“群体性孤独”,即使有很多熟人随时可以交流,但深层次的孤独感却难以得到排解,这是“轻量化”社交给个体带来的不得不承受的“重”后果。
来源:中国青年报(6.13 王志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