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317|回复: 0

读书,就像慢慢认识一个朋友

[复制链接]

读书,就像慢慢认识一个朋友

发表于 2025-7-31 00:42:19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317 0 查看全部



■长春人文学院 宋伟哲

我不是从小就爱读书的人,高中时还偷偷把课本里夹着的小说藏进床底——那时候总觉得,做题都来不及,哪有工夫读闲书。

222.jpg
图源:来自网络

真正开始把书当成朋友,是大一上学期。第一次离开家,和室友闹矛盾,社团面试又接连碰壁,整个人丧得不行。在图书馆瞎逛时翻到梁晓声的《人世间》,看周秉昆在光字片胡同里为柴米油盐奔波,在生活褶皱里笨拙地守护家人,突然觉得自己那点烦恼没那么难熬了。后来每次想不通事,就翻开这本“老朋友”,慢慢明白:普通人的日子都是这样,在磕磕绊绊里学着承担,心里得有点念想。

手机里的阅读软件存了不少“新朋友”,公众号推送每天能刷几十条。但和这些“快餐式朋友”打照面,刷完就忘,脑子反而更乱;捧本翻旧了的书,像和老熟人聊天,字里行间有熟悉的温度,遇到共鸣的句子折个角,像和朋友击掌,这种踏实感是走马观花给不了的。当然也不排斥“新认识”。好多人说“静不下心”,我也一样。专业课忙的时候,连看篇散文都觉得分心。我的笨办法是“见缝插针”:早八课前在食堂坐十分钟,读段汪曾祺写的《吃食和文学》;实验报告写累了,翻两页漫画书换换脑子。其实不用逼自己非得“沉浸式阅读”,能在碎片时间里抓住一点文字的温度,也算没辜负那些好书。

有人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读书不重要,我倒觉得相反。AI能帮我们快速找到“新朋友”,但怎么聊出自己的想法,怎么把他们的话听进心里,还得靠自己。就像重读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AI能总结出“描写草原质朴生活”,但只有自己捧着书时,才会为“风把羊吹得歪歪倒倒,像一丛丛移动的荆棘”笑出声,才会记得旷野里既孤独又自由的感觉——这种和书交心的感觉,什么也替代不了。

对我来说,读书最神奇的地方,是它让你知道自己并不孤单。你纠结的迷茫,早有人在书里写过;你没机会经历的人生,能在文字里体验。就像现在,虽然我们坐在这里聊读书,但说不定某个时刻,我们会因为同一本书里的某句话,突然产生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我想,这就是读书最珍贵的意义吧。

来源:中华读书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