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154|回复: 0

“假带娃”正在奶奶圈蔓延,中招的家庭不算少,隔代养育到底咋整?

[复制链接]

“假带娃”正在奶奶圈蔓延,中招的家庭不算少,隔代养育到底咋整?

发表于 2025-7-2 18:47:37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54 0 查看全部


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可知,我国目前存在隔代抚养的家庭已超2000万户,其中0至6岁由祖辈抚养的占比达到48.5%。你们家是老人帮忙带娃吗?

喂养有分歧的婆媳俩
小念产假结束后就去上班了,她发现,早上准备的蔬菜泥,晚上回来也还是好好的,娃根本没吃。

一问婆婆,得到的回复是:“孙女不爱吃,已经吃米粉了,就行了!”

可是,现在女儿已经7个多月了,应该吃蔬菜泥、水果泥这些了啊!

婆婆认为,小米粥养活了一代代人,现在换成米粉,已经很不错了,其他的根本不需要。

44.jpg

而且,因为总是喂孙女蔬菜泥,感觉孙女都有点不喜欢自己了。所以,她并不想给孙女吃小念准备的辅食。

结果,还是老公出马,不断沟通,最后婆婆才同意,试试喂蔬菜泥,但娃如果坚决不吃,也不能怪她。


说真的,像小念婆婆这样,有自己的育儿观念,不配合科学喂养的,还真有不少。这种行为,也被称为——“假带娃”,在奶奶圈蔓延开来。有的父母还浑然不知,以为是隔代亲。

盘点三种“假带娃”的行为
在隔代养育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隔代教育问题显现出来。比如,老人只能管孩子的吃穿用度,却不能用科学的方式喂养等,这种也被称为“假带娃”。

行为一:敷衍式带娃

老人的体力、精力有限,有时候就会“偷懒”,让宝宝自己玩,长时间待在学步车里,或者开着电视、手机,让他自己看。


记得有次带娃到广场上遛弯,我发现好几位老人都在用手机“带孩子”。孩子在一旁刷视频,她们则聚在一起聊天。

行为二:老法子养娃

“我可没空做辅食”

“奶粉的营养够了,再大一点直接吃饭就行”

“我以前带过孩子,现在的孩子就是矫情”

“……”

这些都是当老人们面对年轻父母的育儿安排时,最喜欢用来反驳的话语。

我婆婆也经常说,以前一碗粥一份咸菜一个馒头,能吃饱就行了。现在每天换着花样做,也没见孩子胖多少!

她觉得,现在养孩子事儿太多,什么蛋白质、维生素的,以前没这些不也都长大了?

行为三:过分溺爱

看过一则调查,显示中国家庭中,溺爱型家庭占比达到70%至80%,其中有祖辈参与抚养的家庭,占比几乎达到90%。

孩子一哭一闹,老人就妥协。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不让娃跟着学,总觉得孩子还小。


还看到一则新闻,江苏宿迁一位70多岁的奶奶经过积水路面,竟直接背着身高已有1米7的孙子,只因“不想孩子的脚脏了”等。

老人们毫无底线的溺爱,最终不仅让孩子变得蛮横霸道、以自我为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巨婴”,也让整个家庭背负无法预期的伤害。

如何让隔代教育“有利无害”?
国家卫健委调查数据显示,48%的年轻父母不认同长辈的喂养方式,85%不赞成长辈对孩子的溺爱。但又因工作、独自无法完成育儿等,不得不请求长辈参与育儿。

那么,如何让隔代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呢?下面的三点,或许能帮助到你。

首先,分工明确。

白天年轻父母需要上班,那么,白天对孩子的看护便由老人负责。而到了晚上下班后,则由年轻父母来照顾。尤其是孩子的学习、早教等方面,都建议父母亲自参与。

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孩子的成长需求,提前做好约定。比如吃什么?玩什么?看什么书?可以跟老人聊聊,避免有分歧。

其次,老人适当退出。

3至6岁是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性格习惯等方面的黄金时期,老人在精力、思想等方面,很可能无法胜任,年轻父母们要承担起来。


也就是说,在隔代养育中,老人更多是照顾孩子的吃住行,教育方面适当退出。

最后,保持良好沟通。

根据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的调查数据,75%的年轻父母曾和老人因育儿观念差异而产生矛盾。

这点上,我也深有体会。有时候和老人的分歧,更多是因为没有做好沟通。毕竟,大家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孩子更好。

所以,多点尊重、理解和包容,有些矛盾,也就轻松避开了。

枕边育儿寄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是,抚养子女是父母的责任与义务,赡养老人亦是子女的责任与义务,而老人并没有养育孙辈的义务。因此,尽管聊了许多老人带娃的“弊端”,但还是要懂得感恩。毕竟,老人帮我们带娃,本身就是出于对子女的爱,并非义务。您是否也认同?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搜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