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2434|回复: 0

刚退休又“上岗”。 当隔代带娃撞上养老期许

[复制链接]

刚退休又“上岗”。 当隔代带娃撞上养老期许

发表于 2024-12-2 18:52:03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2434 0 查看全部




  “我的房间都没了,

  让我不用来了”


  车子一启动,话题就没停过。一位蔡阿姨略带伤感地说:“我女儿和我说年后就不用来了。”


  “干嘛,吵架了啊?”


  “从第一个开始带,到现在带了9年了。二宝明年上小学了,女儿说我那个房间要给二宝住了。就这么让我走了!没用了呗,就让我回老家了!”蔡阿姨越说越伤心,9年和孩子朝夕相处,比父母照顾多得多,感情已经很深。就这样让她回去,既有不舍,还有不习惯。


  “都一样的,把我们利用完了么就一脚踢开了。”我探头一看,一位大爷搭腔。没想到,这个大爷一开腔,引发众多共鸣。


  “养老靠自己最安心,

  其他靠不住”


  “唉,等到老了,还要靠自己。靠子女难啊!”话题从带娃转向养老,掀起新的高潮。


  “前两天我刚看到网上一个新闻,有个老太婆,90岁,以前还是私立医院副院长。在养老院住了2年,一年费用就要七八万,跳楼自杀了!”


  听到这里,我拿手机搜索了这条相关新闻。案例中的这位奶奶现年90岁,在养老院已经住了2年多,老伴已经于多年前过世,2个女儿都在美国。在自杀前,她曾对女儿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活够了。”


  老人跳楼的故事充斥车厢,众人对养老院的感官很不好。一致认为,帮着子女带完娃,就要想办法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了。


  一次特殊的旅程,听到了一批老人的无奈和焦虑,鲜活、真实。他们渴望家庭价值的实现、自我生活的富足,但也有对年迈后的担忧。


  |读者投稿|


  @退休老大:我自己已经60岁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原先和儿子儿媳住一起,不仅带孙子做家务,退休工资也给了他们,但他们下班后也不会帮忙做事,都是我在做。为了能稍微休息一下,我决定不和他们一起住了,白天帮忙带孙子,晚上就让他们把孩子带回家。我得心疼我自己,之前全天没得休息,要是身体垮了,得不偿失。


  @80奶爸:老人给你带孩子是情分,不带是本分,无论老人带不带孩子,都是他们的自由,不应该对老人进行情感绑架。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成长过程中不可代替的,没有父母随伴成长的孩子,无论是对健康还是心理都会产生膨响,就算是老人帮忙带孩子,也不能全然把责任丢给他们。


  |网友讨论|


  江大伯:养老院稍微好一点的,一个月起码五六千元,一年7万元,10年70万元。这点钱我留下一半给儿子孙子不好吗?干嘛给养老院,浪费钱。


  @小小周:现在养老机构已经越来越多选择了,不想去养老机构的,一定没见过好的。我现在就想,要好好赚钱,老了就能去高档养老院。


  |专家观点|


  正视矛盾,协同权衡


  朱学军(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高级法官、省劳动模范、省十佳调解能手):


  在如今的社会,家庭育儿很多时候处于两代人齐上阵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隔代抚育”一方面是当代小家庭的“帮扶者”,另一方面也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


  理想养老应是闲适从容、自主规划日常节奏。祖辈可依个人喜好参与旅游拓宽视野、投身老年社团丰富精神生活、随性安排作息涵养身心。可一旦肩负带娃之责,生活便被孙辈日程“绑架”。其次,步入养老阶段,身体自然衰退,更需规律作息、适度休养以维持健康,带娃却属高强度“体力活”,难免身心疲惫。


  岁月迟暮,老人究竟该继续发挥“燃灯精神”,还是为自己而活?家庭需正视矛盾,协同权衡,探寻兼顾育儿与祖辈养老的平衡之道,方能维系家庭和谐与成员生活质量。



来源:浙江老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