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3175|回复: 0

1%如何“托起”幸福晚年?

[复制链接]

1%如何“托起”幸福晚年?

发表于 2024-11-17 18:13:42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3175 0 查看全部

  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老龄化程度较高,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需在养老服务领域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1月12日,由杭州市民政局主办的长三角养老机构老年社会工作研讨会在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举行,来自三省一市的民政部门、养老机构负责人及养老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共话养老机构老年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从宏观看全局

  1%的机构养老

  如何“托起”幸福晚年


  2005年,上海首次提出“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此后,国家和各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大都沿用了这种目标框架。


  当前,由于部分养老机构特别是农村养老机构空置率较高,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量不足老年人口的1%,一些地方提出实际养老格局为“9901”,即99%左右的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1%左右的老年人机构养老。


  仅有1%左右老年人选择的机构养老,如何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占比来说,100个老年人中不到1个人住在养老机构,99个人都是居家的。但从作用来说,机构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起支撑作用。”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强调,机构养老在专业照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


  “十四五”时期,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成为养老工作重点。以社区为依托,进行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融合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发展的趋势,也成为养老机构未来布局的重要方向。


  从微观看实践

  养老机构老年社会工作各有高招


  如何以社会工作赋能专业化养老服务,长三角养老机构人各有各的招。


  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自2019年开设芸汐工作室,致力于社工人才队伍培养。工作室负责人秦芸表示,对内,促使长者在熟悉而充满感情的地方,在专业团队的帮助下,在家人的高质量陪伴下,无“怨”无“悔” 安然离世;对外,充分链接资源,协调一切能协调的人际关系,为长者营造宁和、被爱且尊重的生态人文环境。


  浙江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何铨在交流中分享专业“打法”。他指出,社会工作是应对养老机构风险管理的有效方式,应从老年人决策过程与脆弱性特征来开展社会工作。要以专业社工为基础建立问题预警和解决的专业队伍,建立员工技能学习培训机制、建立专业社工介入机制、建立纠纷管理培训机制。


  借助“外脑”强发展,上海浦惠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是浦东新区的区属国企养老集团,运营一部经理黄茵茵表示,公司积极引进外部督导专家团队,邀请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多家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老师等组成老年社会工作督导专家团,推进社会工作体系及社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老年社工从最初“低着头不说话”,到“积极提问踊跃发言”。


  发言中,来自苏州德颐善金仓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的孙陈金句不断:老年社会工作者一要有“人感”,让需求评估从“猜你需要”到“懂你喜欢”;二要找“链主”,按照“供应链”的理念积极寻求各方资源,满足老人多元化需求;三要 “适配”,从“吃大锅饭”到“享自助餐”,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


  安徽安庆社会(儿童)福利院于2017年成立社会工作部门,成立六位一体团队,以社工为牵引指导养老服务发展。院长江源远说,该院专门打造数字化记忆博物馆的建设,通过声音、音频,借用AI智能化的成果,再现老人青春岁月往昔故事,让老人体会自豪感幸福感。


  “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养老服务的交流与合作,共享资源,互鉴经验,共同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浙江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陈建义如是说。



记者 陶悦清 通讯员 毛行健



来源:浙江老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