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57455|回复: 1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是什么脉象?神秘的“脉”到底是什么?

[复制链接]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是什么脉象?神秘的“脉”到底是什么?

发表于 2023-8-21 20:00:51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57455 1 查看全部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其中,“切”主要指脉诊。脉诊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用三根手指触摸患者手腕,便能知晓病情。神秘的“脉”到底是什么?中医脉诊是如何诊断疾病的?

中医“脉诊”历史悠久,大约从春秋战国开始,人们就已经利用“脉”诊病了。《周礼》中记载了秦公派医和为晋候诊病的事迹,医和运用了脉诊知识来讲述晋候的病情。至两汉时期,脉诊已被普遍应用于临床。

其实,中医最早并不是使用手腕部的寸口来诊脉。古人曾先后使用了三种诊脉法:一是“遍诊法”,指触摸全身可以摸到的动脉,包括头面部、颈部的动脉,上肢的动脉,下肢的足背及股动脉等。二是“三部诊法”,指诊颈部、腕部和足部。三是“寸口诊法”,就是只触摸手臂桡动脉,又称“独取寸口”诊脉法。这种诊法最早记载于《难经》中,但是书中没有对“寸口脉法”进行具体阐述。魏晋时期,王叔和在研究古人诊脉部位的基础上,正式确立了寸口诊脉法,并简化了脉诊过程,进一步把“寸口”分为寸、关、尺三个部位,将左右手的寸、关、尺与相应脏腑建立了对应关系。


77.jpeg


《脉经》还提到了八组相类脉,比如浮与芤相类、弦与紧相类等。这些相类脉的鉴别对于判断脉搏类型有着新的的意义。

以下是《脉经》中描述的一些脉搏类型: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于手下。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2023空,两边实。一曰手下无,两傍有。

洪脉,极大在指下。一曰浮而大。

滑脉,往来前却流利,辗转替替然,与数相似。一曰浮中如有力。一曰漉漉如欲脱。

数脉,去来促急。一曰一息六七至。一曰数者进之名。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

弦脉,举之无有,按之如弓弦状。一曰如张弓弦,按之不移。又曰浮紧为弦。

紧脉,数如切绳状。一曰如转索之无常。

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一曰重按之乃得。

伏脉,极重指按之,着骨乃得。一曰手下裁动。一曰按之不足,举之无有。一曰关上沉不出,名曰伏。

革脉,有似沉伏,实大而长,微弦。《千金翼》以革为牢。

实脉,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愊愊然。一曰沉浮皆得。

微脉,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一曰小也。一曰手下快。一曰浮而薄。一曰按之如欲尽。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一曰浮而短。一曰短而止。或曰散也。

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

软脉,极软而浮细。一曰按之无有,举之有余。一曰细小而软。软,一作濡,曰濡者,如帛衣在水中,轻手相得。

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一曰按之乃得,举之无有。

虚脉,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散脉,大而散。散者,气实血虚,有表无里。

缓脉,去来亦迟,小于迟。一曰浮大而软,阴浮与阳同等。

迟脉,呼吸三至,去来极迟。一曰举之不足,按之尽牢。一曰按之尽牢,举之无有。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按之来缓,时一止者,名结阳。初来动止,更来小数,不能自还,举之则动,名结阴。

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脉结者生,代者伤。

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然动摇。


图、文 / 源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138

帖子

46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68
翠花姐 发表于 2023-8-22 09:11:53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秘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