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85|回复: 0

培养“带娃专家”是与年轻人的双向奔赴

[复制链接]

培养“带娃专家”是与年轻人的双向奔赴

发表于 2025-10-27 19:01:14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AI仿真婴儿的啼哭声回荡在实验室,VR设备模拟出婴儿拍嗝的力度反馈,“系统显示我换尿布响应慢了47秒,拍嗝力度超标12%”……近日,高校培养“带娃专家”的话题引发热议,其背后,是一场关于“幼有所育”的专业化革命。


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首次将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纳入教育学类,山东女子学院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获批该专业的两所院校。秋季开学,该专业第一批学生走入课堂,他们“到底学什么、怎么学”也引发关注。


一提到带娃、育儿,很多人立即想到的职业形象是月嫂、保姆、“阿姨”,似乎很少将其和大学生联系起来。然而时代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也是时候转变观念了:绝不能再将育儿简单地等同于“伺候人”了。


一方面,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约3000万,超过三成婴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但现在全国持证保育人员仅50万,本科及以上占比不足10%,尤其缺乏既懂专业又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也正是看到了这层供需矛盾,当前我国托育人才培养正在从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跨越。


另一方面,截至2024年,我国拥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已达2.4亿,占总人口的17.1%。近些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每年都高达1000多万。随着国民受教育水平大幅提高,很多行业的用人要求也在提高。


就拿育儿来说,已经从吃饱穿暖进阶到情感抚慰、健康管理、智力开发等。也即要求“带娃人”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据了解,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带娃专业”,就融合了医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四大学科,课程体系涵盖婴幼儿生理学、发展心理学、营养喂养学等12门核心课程。


一边是打造育儿友好型社会,另一边是大学生就业,这两个话题都是当下社会十分关注的。就在今年暑假,大学生兼职带娃的现象也引发热议。高校的实践和社会的需求都说明,只要放下传统观念,积极面对和适应时代变化,就可以实现双向奔赴。


当然这并不是说,“育儿专业”就只能培养一线的育婴师,与之相关的上下游岗位,同样可以是人潮涌动的赛道。而这一蓝海,又何尝不是一个预期饱满的创业方向呢?


事实上,此前不少大学生已经进入家政行业。今年7月,浙江首个家政学本科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被“一抢而空”:三分之一投身康养领域,三分之一进入托育行业,还有人成为家政培训师或加入家庭健康管理创业公司。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样的理念正在扩散到更多领域。传统的“家庭育儿”模式,也正在被“带娃专家”这样的市场叙事撬动。


社会越来越关注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本身也是一种“投资于人”。年轻人与托育行业双向奔赴,乘势而为,就会闯出一片新天地。


澎湃首席评论员 与归

来源:澎湃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