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增强,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在市场规模增长的过程中,心理咨询机构鱼龙混杂、心理咨询师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逐渐显现。如何才能找到靠谱的心理咨询机构、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近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书记乔志宏。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性是关键
记者:一家正规、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乔志宏:心理咨询机构的核心是心理咨询师(以下简称“咨询师”)。因此,衡量一家心理咨询机构是否正规专业,首先要看它有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具备职业能力和岗位胜任力的咨询师。
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场地、设施条件,既包括硬件条件,也包括软件条件。硬件方面,心理咨询机构需要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室(以下简称“咨询室”),室内装饰装修要让人感觉安全、温暖、安静,配备舒适的座椅等家具。除了咨询室,还要有前台、预约室、评估室,如果工作对象有儿童青少年,还需要有沙盘、游戏、表达性艺术等咨询室。有条件的心理咨询机构还设置督导室、团体咨询室等。软件方面,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需要有一套方便为来访者提供服务的管理系统,包括个案管理功能、线上评估功能等。
记者:当前,心理咨询行业存在一些乱象,有的来访者甚至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遭遇更多创伤,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乔志宏:严格来讲,若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因咨询师专业能力或者专业伦理不足而遭遇创伤,使得心理咨询结果类似医疗事故,那这个所谓的“咨询师”可以称为“伪咨询师”,因为其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极有可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心理咨询行业市场的准入门槛缺失和行业监管匮乏。
有职业资格证不代表能胜任
记者:2017年9月1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要求在目录之外一律不得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同年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因此,互联网上流传着“取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的说法,这种说法是否准确?
乔志宏:这种说法不准确。已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的人不必担心,这个证书没有作废,咨询师这个职业也没有被取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中没有“心理咨询师”,仅意味着自《目录》公布起,不再颁发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
记者:已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的人,就一定具备心理咨询职业能力吗?
乔志宏: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并不意味着具备心理咨询职业能力。无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还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认定考试,都相对宽松,经过短期培训便可参加考试,并且考试以笔试为主,缺乏实操性,很多考取证书的人甚至都没有做过心理咨询。
目前,咨询师的资质认定主要由行业进行“自我管理”,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这两个行业组织均建立了“心理咨询师注册系统”,想进入心理咨询行业的人士,可以根据相应要求提交材料,待通过审核后再进行注册。成功注册之后,就会成为得到认证的咨询师。
记者:有做心理咨询需要的公众,应选择精神专科医院、医院临床心理科,还是心理咨询机构?
乔志宏:相对而言,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临床心理科医生适合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已达到精神障碍程度的群体,以药物治疗为主,医生一般具备较高水平的医学水准和职业伦理,但往往只经历过医学训练,多数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的系统训练,可能并不擅长做心理咨询。一家非常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聘用的人员中通常会有非常成熟的咨询师,一般来说,在做心理咨询方面,他们会比医院临床心理科的医生更有优势。
记者: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咨询师?
乔志宏:其实这不应该让公众自己做判断。这就好比我们到市场上消费,要买一个产品,怎样才能知道它是否存在质量问题?理论上讲,质量把控应该由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只要上市的产品都不应该存在质量问题。专业且规范的心理咨询机构聘用的咨询师,专业素质差别应该不会太大,来访者只需要了解清楚咨询师的服务对象是否涵盖自己的类型。比如,有的咨询师是专门服务小孩的,有的专门服务老年人,还有的专门服务网络成瘾者,根据咨询师的服务对象做选择即可。
记者:对于行业监管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乔志宏:为心理咨询行业市场建立规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政策法规、行业自律、技术手段等多方面入手。我建议,心理咨询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要尽早建立统一的法律支撑和行业分类指导,咨询师职业也应有明确、统一的认证标准。
不是每位心理咨询师都能为孩子服务
记者:若来访者已选定咨询师,在首次咨询时,通过哪些具体的沟通与观察,能判断这位咨询师是否具备专业能力?
乔志宏:来访者很难通过一次心理咨询判断咨询师的专业能力,更务实的方式是,着重观察咨询师的敬业程度,比如是否守时、对自己是否尊重、态度是否友善、能否让自己感到温暖、对自己的诉说能否保持专注的倾听、交流过程中是否感觉舒适,等等。任何一个专业咨询师,在心理咨询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保持专业、专注的状态,尊重并友善对待来访者,营造温暖、包容的氛围。
记者:为未成年人选择咨询师时,应该注意什么?
乔志宏:这类咨询师必须具有为未成年人做心理咨询的受训背景、专业能力和咨询经验。理论上来说,服务对象只是成年人、没有受过未成年人咨询训练的咨询师,不能为未成年人做心理咨询。此外,咨询师的擅长领域应与孩子面临的问题相匹配。
记者:在孩子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监护人能陪同吗?
乔志宏:一般情况下,心理咨询过程中不需要他人陪同。如果孩子面临的问题不是由监护人造成的,同时孩子也需要监护人在场,监护人就可以陪同。如果问题与监护人有关,监护人在场会影响孩子的表达和心理咨询的开展,监护人就不能陪同。还有一种情况是心理咨询的形式为家庭咨询,此时需要家人一起参与到心理咨询的过程中。
记者:有人倾向于找熟悉且信任的人为自己做心理咨询,这样的咨询关系是否妥当?
乔志宏:这样的咨询关系被称为“双重关系”,是不妥当的,应该规避。试想,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探究的问题大部分都非常私密,如果涉及双方共同利益,会直接影响咨询师,进而影响心理咨询的中立性、公正性。
记者:不专业的心理咨询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乔志宏:有的咨询师可能会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形成对来访者的强烈操纵,导致来访者失去自我控制能力,甚至给来访者带来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记者:有效心理咨询的核心标准是什么?
乔志宏:来访者往往都是带着“问题”来做心理咨询的,有效的心理咨询能够帮助来访者“打开心结”,让他们面对此前困扰自己的问题时,变得更有力量,更有适应力。
记者:咨询师的服务边界在哪里?哪些情况必须转介医院?
乔志宏:心理咨询服务的对象是正常人群或亚健康人群、亚临床人群,并没有到患有疾病的程度。如果咨询师判断来访者的问题比较严重,超出了自身能力边界,就需要将来访者转介到医院精神科。
(《瞭望东方周刊》2025年第18期 鄂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