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63岁的吴阿姨被腹痛折磨得直冒冷汗,加上阵阵恶心,赶紧来到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在问诊中吴阿姨告知医生,前一天她吃了20来颗山楂,之后出现了不适症状。
医生初步判断是胃石症,便尽快为其安排了胃镜检查。果不其然,胃镜下,一颗鸭蛋般大小的胃结石正“躺”在她的胃里,并且已经出现了因结石导致的溃疡。“每年这个时候,消化内科都会接诊不少因吃山楂、柿子导致胃石症的患者。”消化内科吴林霏医生介绍,“山楂中含有大量的鞣酸、果胶及膳食纤维。鞣酸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鞣酸蛋白,当胃酸较多时,鞣酸蛋白会和食物中的果胶、纤维素等成分聚合成团,形成胃石。”
胃石,又称胃结石、胃石症,是患者摄入不能消化的物质在胃内潴留形成的团块状物质,这些物质既不能被消化,也不能顺利通过幽门部,就会在胃内停留时间变长,在胃酸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结石。
从目前胃石症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来看,胃石易发生在老年人群、糖尿病患者,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病的人群。
秋冬季节,山楂、柿子大量上市,也因此成为胃石症高发季节。吴林霏提醒,柿子、山楂吃的量要控制,不要同时吃,避免一次性食用过多。避免空腹食用。柿子、山楂不要和板栗、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同食,鞣酸与蛋白质结合才会形成胃结石。柿子要吃成熟的,越涩的鞣酸含量越高,越容易形成胃结石。
据健康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