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2574|回复: 0

古代穷人吃什么?

[复制链接]

古代穷人吃什么?

发表于 2025-3-16 22:36:37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2574 0 查看全部



作者:曾昭安




在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食物种类丰富多样,我们可以轻松地去超市里挑选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然而,在古代,那些穷人的饮食状况却是另一番景象。

古代绝大多数人是穷苦百姓,他们每天都吃些什么呢?


古代穷人的食物往往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地域和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在广大的中原地区,粟(小米)是非常常见的主食。粟这种农作物耐旱,对土壤要求相对不高,所以在古代的种植较为广泛。

据史料记载,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许多普通百姓的主要食粮。但由于种植技术也没有现在先进和发达,产量有限。所以穷苦人家常常将粟煮成能照见人影的稀粥,分到每个家人碗中,勉强果腹。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已经是生存下去的重要保障。

在宋、元以前,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没有大面积推广,所以产量极低,而土豆、玉米和红薯之类的高产作物,也是在几百年后才传入中国的。

古代的农民大多种植五谷(稻、黍、稷、麦、菽),每天起早贪黑、辛苦劳作了一年,所收获的粮食,还要上缴一部分给朝廷,若是遇见贪官污吏私自加重赋税,那最后就所剩无几了,根本填不饱肚子,他们还得吃些筛下来的烂谷子、麦麸、谷壳、米糠之类才能度日。

而在古代,稀缺的东西比如菜类,自然是要先满足那些达官显贵和富人的需求,穷人基本上吃不到什么菜,只能去野外挖野菜、采蘑菇、摘野果、捡栗子吃。

若是遇上灾荒之年,穷人就更难生存了,为了果腹活命,大伙就抢着去野外挖野菜、摘野果、采蘑菇,吃没了,就只得开始嚼草根、啃树皮,至于蛇、鼠、昆虫之类,那可是上好的荤菜。但吃的人多了,这些活物也几乎绝迹了。


在一些靠近水域的地方,穷人会捕捉鱼虾等水产来补充食物来源。不过,这也并非易事。古代的捕鱼工具简陋,而且很多时候,水域是被有权有势的人所控制。只有在一些公共的小河流或者湖泊,穷人才有机会去碰碰运气。而且所获并不稳定,有时候忙活一天,也只能捕到几条小鱼,还不够一家人塞牙缝。

有少数家庭也养鸡、鸭,用以改善生活,或出售换粮。

有人还会拖家带口地出去乞讨为生,还有人会到有钱人家的坟墓前或寺庙、庵堂的供桌上寻找供品充饥。而这些供品由于放置时间太久,会滋生很多细菌而腐败变质,吃了往往会因为食物中毒而死亡。

我们现在常自嘲穷得要“吃土”了,这其实也是古代穷人在灾荒之年的真实写照,当时他们就是用“观音土”来充当食物,因为这种土有膨胀的特性,吃下去会觉得肚子很饱,但实际上这是哄肚皮,饥饿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如果吃得太多还会被胀死。

古代的调味料品种也很单一,连油、盐这两种最基本、最普通的调味料都很稀缺,“三担米一斤盐”,可见盐巴在当时的价格有多昂贵,所以那时的穷苦百姓对盐巴自然是能省就省,有人买不起盐巴时就用辣椒来替代,虽然可以下饭,但对健康并无好处。


以上才是古代穷人的真实生活,而在古装影视剧中,我们常看到的白米、白面和各种时鲜蔬菜,其实那都是富贵人家的专属,根本不可能出现在穷人的餐桌上,而且数量不可能有那么多。古代绝大多数的穷人,都一直在饥饿和死亡线上苦苦挣扎。

假如让我们这些衣食无忧的现代人,穿越到古代过穷人的日子,也许我们真的是一天都撑不下去。故此,我们身在福中要知福,不要稍有不如意就牢骚满腹、怨天尤人!

【作者简介】曾昭安,湖南省洞口县文旅广体局退休干部,文学、文史爱好者,码字笔耕近半个世纪,小有成就。

来源:搜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