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5976|回复: 0

请问谁是你最喜欢的一代高僧?

[复制链接]

请问谁是你最喜欢的一代高僧?

发表于 2024-11-5 01:21:05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5976 0 查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史小翠 于 2024-11-5 01:34 编辑



如果发个问卷:请问谁是你最喜欢的一代高僧?
我敢打包票,99.9% 的人都要填弘一法师。

77.jpg

至于弘一法师说了什么,在佛教方面有什么建树,我依然可以打包票,99.9% 的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世人所知道的,大多来自网上、微信上和各种短视频平台上推送的、披着弘一法师外衣的格言警句,美美的,柔柔的,飒飒的,微微刺痛,亮的人睁不开眼睛……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弘一法师出家前的那首美丽爱情歌谣,可以说是人们怀念弘一法师的唯一经典。

对弘一法师的身世,大家也都不陌生:出家前叫李叔同,是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等,39岁出家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人。出身富贵之家,头脑又很发达,38岁之前,早已名满天下,走到哪都自带光芒,入哪行都风生水起。但是,好运的李叔同在39岁那年,和世俗挥挥手,决绝地走进寺庙,剃度为僧,任凭爱妻怎样地涕泣哀求,都挽不回他遁入空门的决心。

33.jpg   

为什么?弘一法师在俗世混的那么好,他没理由出家呀?

是的,从他1918年出家,到他1942年圆寂,关心李叔同的人,无不在探究,他为什么要出家?

有人总结李叔同的一生,说他是半生红尘半生佛。

这说的是他的历史。前半生红尘奋斗,后半生寺庙修行。

也可以这么说,李叔同的前半生为生活,后半生为死亡。或者说红尘中为的是生,入佛门为的是死。

他的弟子丰子恺说:“李先生有深大的心灵,又兼备文才与乐才。据我们所知,中国作曲作歌的只有李先生一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佳作,让多少人为他的才情倾倒疯狂。

或许是太聪慧了,李叔同在红尘中光芒万丈。但万丈光芒终有灰飞烟灭的时候。聪慧的李叔同比别人更早看透红尘的寂寞,于是,人生鼎盛之时,急流勇退,遁入空门,出家为僧。

至此,我们可以回答李叔同为什么要出家的问题。

88.jpg

只要没有成仙得道,人都是要死的。李叔同深谙此理,红尘已经看破。俗世的琴棋书画,笙歌曼舞,既是才情流露,也是人生大戏的出演。出世既为佛法,更为自己,是为回到人生的来处做准备,为死亡积攒资粮。

所以,亲朋的惋惜也罢,社会的不解也罢,李叔同从未公开回应。面对妻子的哀挽,只回应说他已是出家人,昨日之妻,已是今日之施主。他能劝慰的只是,施主请回吧。

李叔同、弘一法师的心愿达成了吗?应该说,达成了。世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老人家临终前手书的“悲欣交集”四字,已经道出了他的心路历程。

图源:来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