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洪七公 于 2024-11-3 19:41 编辑
保温杯是很多家庭的生活必需品,小编家也是,从小的到老的,人手一个!
尤其孩子,大冬天的,家里用、学校也用,真是一天也离不开。
不过,保温杯虽好,选不对、用不对,都可能会出危险。之前一女孩就因为使用不当,致使保温杯“爆炸”,造成眼球破裂。
今天小编重点提醒大家几件事:
· 保温杯“猫腻”多,真真假假要分清
· 是不是真正的 食品级保温杯,看准这1点
· 保温杯也有使用禁忌!用错直接进医院
详细内容,咱们往下看。今天的文章强烈建议转发到家庭群,提醒家里人~
01 保温杯材质有“猫腻”
我们都知道,保温杯内胆是不锈钢的,不锈钢材料通常分为三种,“代号”分别是201、304和316。
符合安全标准的保温杯用的都是304、316,其中316更加“抗造”。
图源:网络
为啥不用201?
201材质相比304、316要廉价很多,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隐患,比如镍、铬、锰, 一般是工业用途,达不到食品级标准。
201的耐腐蚀性差、易生锈,重金属很容易暴露出来,长期使用对身体(尤其是孩子的身体)有着不可逆的伤害。
这还仅仅是一个“铬”。锰会降低免疫力、影响智力;而镍具有强致畸和致癌性,会攻击神经系统,还会影响生育能力。
令人气愤的是!有些商家为了利益,偏偏选择了“挂羊头,卖狗肉”。
几年前央视就曾曝光过,有些保温杯,写的是304材质,实际却在偷偷使用价格更低廉的201材质!
新闻中提到:
北京消费消费协会购买了大概50种保温杯,对这些保温杯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19种保温杯,因为重金属含量超标而被标记为“不合格产品”。
这些不合格的保温杯,大多使用了非国标的不锈钢材料,也就是上面提到的201材质。
孩子天天用重金属超标的杯子喝水,简直就是在喝“毒水”,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问题来了, 现在市面上多数的不锈钢保温杯,都打着“304 ”、“316 ”不锈钢的招牌,有的甚至直接打着“食品级不锈钢 ”的字样来吸人眼球。
我们在选择保温杯的时候,怎么才能知道这些标记是不是真的?又符不符合食品级?
02 如何鉴别什么是真正的
食品级保温杯?
对于“食品级不锈钢”,我们国家是有标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不锈钢食具容器卫生标准》GB4806.9-2016规定,在食品制作使用酸碱的过程中,不锈钢不会溶出各种合金和有害物质的金属材料。
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4806.9—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