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拉里 于 2024-10-25 19:12 编辑
陪伴挚爱之人走向生命终点,这对患者家属而言无比沉重。这一时期,他们不但要面对亲人即将离世的巨大心理压力,为了让亲人得到更好照护,还需要更多体力、精力上的付出,这往往导致照护者身心疲惫。
近日,记者聆听多位接受安宁疗护患者家属的讲述。从不理解到接受,再到感谢,是许多家属共有的心路历程。
是否接受 做选择的时刻最揪心
黄先生的岳父陈大伯患阿尔茨海默病数年,后合并出现吸入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经过1年多的安宁疗护治疗,两个月前,陈大伯安详离世。
黄先生回忆,决定是否接受安宁疗护的那段日子,是令全家人最痛苦、揪心的时刻。这意味着要接受亲人不能被治愈的事实。
老两口共度六十余载,育有4个女儿。起初,大家的意见并不一致,尤其是黄先生的岳母,一时间难以接受。但面对常规治疗已逐渐失效,陈大伯的身体状况不但无法恢复,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最终,一家人商量后决定接受医生的专业建议,将陈大伯转入安宁疗护病房。
之后,陈大伯的病痛得到显著缓解,这也给家人极大的宽慰。
“虽然最初的决定充满纠结,但如今看来,安宁疗护确实是一个合理的选择。”黄先生说,他特别感谢安宁疗护过程中医护人员对岳母的开解。看到丈夫不再像之前那样痛苦后,老太太的情绪得到一定缓解,加上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开导,她逐渐能以较为平稳的心态接受现实。
分担压力 让照料更专业贴心
在安宁疗护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除了提供专业的护理和治疗,减轻患者痛苦外,很大程度上分担了家属的照护压力。
入住安宁疗护病房之前,陈大伯由女儿、女婿轮流照料,多年照护让全家人感到身心疲惫。更关键的是,随着病情发展,家属的照护能力已经无法满足患者需要。尤其是吞咽功能的退化,让陈大伯连基本进食都成了大问题。
在宽敞、明亮的单间病房里,暖黄色窗帘让人感到温馨,若隐若现的花香沁人心脾。安宁疗护病房都经过特殊布置,尽量营造家的感觉。进食、洗澡、翻身,专业细致的照护让陈大伯的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卸下照护压力的家人也能更专注地陪伴亲人,度过最后的时光。安宁疗护病区里还设有按摩椅、音乐室、话聊室,让黄先生和家人在需要时能够获得片刻放松,这是安宁疗护帮助患者家属尽快走出悲伤的重要方式之一。
其实,安宁疗护对家属心理健康的疏导从患者进入安宁疗护病房时便已开始。医生通过问卷调查、话聊等方式对家属进行“哀伤期识别”,根据调查结果,对家属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预判,随后会根据每位家属的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一旦发现有家属因为亲人即将离世存在抑郁等严重精神障碍倾向时,专业诊疗会及时介入。
“这段日子里,我们全家人都得到了专业、温馨的照料。”黄先生说。
不留遗憾 尽力满足患者心愿
陈女士的母亲孟阿姨身患卵巢恶性肿瘤,与病魔搏斗多年,经历数次手术和化疗,治疗效果始终不理想。随后,孟阿姨的病情逐渐恶化。经过反复检查确认,家人决定接受安宁疗护。
由于疾病的折磨,孟阿姨不能经口进食,平常全靠静脉补充各类营养物质,曾经热爱美食的她很怀念水果的香甜。另外,孟阿姨已经半年不能洗澡,尽管在安宁疗护病房,护工每天都为她擦身两次,但她总觉得自己身上有难闻的气味。
“吃一顿饭,洗一次澡”,这样两个简单的要求,对那时的孟阿姨来说,并不容易。
为了满足孟阿姨的心愿,安宁疗护医疗团队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讨论和全面评估,制定科学的医疗方案。主治医生为孟阿姨打开胃肠减压管开关,并准备草莓和西瓜,让她能大口咀嚼水果,体验美食带来的快乐。同时,安宁疗护病房内配置智能化的电动助浴床,在护理团队及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孟阿姨洗上了温水澡。
这一系列举动让陈女士深受感动,她说,在母亲最后的时光,希望能帮助她减少痛苦,尽可能了却遗憾。安宁疗护团队的专业和敬业,帮助母亲实现了心愿。
采访最后,陈女士告诉记者:“现在,我能相对坦然地接受母亲即将离去的现实,她也和我说过‘随时准备好走了’。”
记者 林乐雨
来源:浙江老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