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5263|回复: 0

体重达标 未必健康, 太胖或过轻都有风险

[复制链接]

体重达标 未必健康, 太胖或过轻都有风险

发表于 2024-9-21 22:55:45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5263 0 查看全部



看上去不胖,却被诊断出肥胖,这让一些老年人产生困惑。导致肥胖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应对?


为了避免肥胖,追求极致“轻体重”,这样的做法又是否合理?


近日,记者请教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糖尿病肥胖专科李宏春副主任中医师,请他讲讲肥胖或过度追求“轻体重”会带来哪些风险。


体重并未超标 却诊断为肥胖


刘大姐今年68岁,退休前在一家企业从事财务工作,平时工作忙,坐的时间很长,退休后难改原来的老习惯,活动很少。但是,刘大姐又担心自己长胖,所以平时严格控制饮食,吃得很少。


前段时间,刘大姐觉得正在上小学的孙子太胖,便陪他去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糖尿病肥胖专科,想让医生帮“小胖墩”调理一下身体。


看到接诊医生李宏春帮孙子做人体成分分析检测,刘大姐好奇也想试试。检测结果显示,刘大姐的孙子不是胖而是结实,因肌肉含量高,所以体重较重。倒是刘大姐自己,身高1.6米、体重61公斤,内脏脂肪面积却高达159.7平方厘米(正常值为不超过100平方厘米),体脂百分比也达到了42.4%(正常值为不超过28%),蛋白质含量却只有6.5公斤(正常范围为7.1-8.3公斤)。计算体质指数BMI(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虽然只有23.8(正常范围为18.5-23.9),但也算是肥胖了,且属于营养不良型肥胖。


李宏春详细询问病史后了解到,刘大姐平时吃主食较多,吃肉很少。因为吃了容易胀肚子、不消化,刘大姐平时放屁多,大便不成型,容易疲劳,睡不好觉,整个人看上去肚子大,四肢细,是典型的脾虚湿重表现。


肥胖原因各异 注重对症施策


明明体重没有超标,为什么被认定为肥胖?已经吃得很少了,身上的脂肪为何还是很多?


李宏春表示,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是否肥胖,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如根据发生的原因,分为原发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原发性肥胖分为体质性肥胖和获得性肥胖,这类肥胖起病一般比较缓慢、病程较长。体质性肥胖主要由遗传基因等因素造成,自幼肥胖,脂肪细胞增生肥大,分布全身。获得性肥胖主要是由于摄入食物过多营养过剩、缺乏运动造成,脂肪主要分布在局部。


继发性肥胖分为库欣综合征、垂体性肥胖、胰源性肥胖和性功能降低性肥胖(脑性肥胖病)。库欣综合征医学上有特殊体征,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主要是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引起。另外,一些人认为,面胖、下颌大、手掌和手指增厚变宽,是所谓的“福相”,医生提醒,这可能是垂体性肥胖的表现,主要是垂体肿瘤导致。胰源性肥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脂肪分解减少而合成增加和代谢降低造成。性功能降低性肥胖主要是乳房、下腹部和外生殖器附近肥胖明显,成年患者可表现为性功能丧失或性欲减退。


根据发生时间和部位不同,还可将肥胖分为幼年起病型和成年起病型、中枢性(中心性)肥胖和外周性肥胖,以及均匀性肥胖和内脏性肥胖,或者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肥胖等。


如果单纯从外形来讲,肥胖可分为苹果型(腹部脂肪较多)、梨型(大腿和臀部脂肪较多)、桶型(全身脂肪都比较多)。


李宏春表示,无论是哪种肥胖,核心都是减掉内脏脂肪。


太胖危害大

过轻也不行


老年人往往脾胃功能较差,肉吃多了不易消化,因此会出现少吃肉或不愿意吃肉的情况。蛋白质摄入不足,加上脾运化功能减弱,湿邪留滞体内,阻碍气血运行,气血运行不畅,人就容易疲劳。同时,不少老年朋友爱吃米饭、面条等碳水,运动又相对较少,最终就转变成脂肪囤积在肚子周围。此外,老年女性在绝经后激素水平下降,代谢变慢,容易出现身材走样。


李宏春指出,过度肥胖危害非常多,特别是腹型肥胖。医学上至少有16种明确相关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男性性功能减退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哮喘、骨关节炎、尿失禁、胃食管反流、抑郁症等,还与痛风、肿瘤等密切相关。特别是老年人肥胖后,会加重关节负担,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风险,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和猝死。


但医生也提醒,过度追求“轻体重”也有较大风险,特别是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的患者,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胃下垂、子宫脱垂、胆囊结石,诱发精神心理问题和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可能出现低血糖导致头晕摔倒发生意外,骨质疏松、骨折、老年痴呆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记者 戴虹红

通讯员 应晓燕 张煜锌


来源:浙江老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